中国红花椒之乡——陕西凤县
凤县始建于秦朝,古称“凤州”,为长安通往巴蜀的必经之地,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故道、连云、褒斜三条栈道从县境通过。
境内有三个4A景区、三个3A景区;是中国工合运动的发祥地。
旧时的凤县八景多出于凤州,具体为:南岐霁雪、凤岭晴岚、铁棋仙迹、萧寺晨钟、栈道连云、滴泉鸣玉、石门秋月、唐沟烟柳。
凤县属暖温带山地气候,特点为垂直变化明显,小气候差异大,光热条件不足;降水集中,分布不均;气温日差较大,冬季不严寒,夏季无酷热;年日照平均为.3小时;凤县年平均降水.2毫米。
凤县土壤主要有棕壤、黄棕壤、褐土、山地草甸土、紫色土是山地土壤;黄土性土、红土为低山缓坡地带主要土壤。凤县属长江流域,境内有通天河,地下水年天然补给量1.9亿立方米,主要分布河谷两侧及断陷盆地内。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森林覆盖率达79.8%,山环水绕,林木葱茏,风光秀丽,气候、地理等条件物产极为丰盛,其中尤以色红果大、香味纯正的久负盛名的凤椒最为驰名,是中国花椒之乡。
凤县花椒的发展及荣誉:
“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说:“秦椒、花椒始产于秦,……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可见,两千多年来,花椒一直是陕西的著名特产,名列全国“六大名椒”之首。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载:“椒,府(汉中府)俱产,出凤县白石者佳”。因其“全红、肉厚、有双耳,风味独特”在国内市场久负盛名。
据光绪十八年(年)《凤县志》记载:“金红花椒肉厚有双耳,殊胜他地”,这句话道出了凤县花椒的形态及风味独一无二的特征。
(《辞海》中记述),素有飘十里之美誉,被誉为“花椒之王”。
年原陕西省科委,开展的全国花椒品种品质调查结果表明,凤县大红袍即“凤椒”各项指标名列全国之首。
年国家质检总局以57号令,向全国发出对凤县大红袍花椒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
年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将凤县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年在第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凤县“大红袍凤椒”荣获“后稷奖”。
凤椒的特点:
1,凤县大红袍品质优良的原因,在于凤县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年平均温11.4℃垂直变化明显,降水集中,冬季相对不冷,夏季不热,气象灾害不突出,是发展花椒的适生区域。
2,凤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是凤县所产的大红袍花椒更是全国闻名,堪称花椒之极品,被人们誉之为“凤椒”,这其中包含有人们的喜爱之意。
3,凤椒“大红袍”与其它花椒的不同之处是果实的基部生有两个小瓣,形似一双小耳,人们称其为“双耳朵”,有无双耳朵,这是辨别风椒大红袍真伪的特征之所在。
4,凤县“大红袍”花椒以色泽鲜红、形具“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被称作“凤椒”;“凤椒”因其颗粒大果肉厚而质量佳于全国。
5,凤椒是优质的调味品,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有去腥、杀菌功能。
6,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暖胃除风、消满解胀、化痰止咳、破血通经、止痛等功效,杀虫、除菌、消毒止痒之功能。
7,凤椒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凤椒传说
凤县境内,风椒漫山遍野,处处都有,然而,若论最有名者,产地当属留风关,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1,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统兵伐魏,自汉中来到凤县境内的留凤关,在巍然屹立的霸王山下,诸葛夜遇凤椒仙子,凤椒便以“双耳能听”天下闻名。
2,相传在清末年间慈禧太后途经凤县留凤关时,突然腹痛难忍,慈禧喝下当地村姑熬制的花椒汤,痛感全消,便赐椒名为“凤椒”,封为御用贡品。
3,更奇者,一旦凤椒带离本土,其香味更加浓郁;据说,带一包凤椒上车,全车上的人便闻到花椒香味,故凤椒素来为凤县人馈赠佳品。
大红袍花椒的选择:
1,外表:果皮上油包大而饱满,疙瘩越多,越麻越香;因为这样的花椒芳香油更多,麻味和香味就更浓烈。
2,颜色:花椒到成熟后颜色统一呈深红色,光泽度不高。
3,颗粒:颗粒大形状饱满,花椒几乎全部开口。
4,形态:梅花椒>80%,2~3粒花椒连在一起,形如梅花;子母椒比较多,大粒花椒旁边连着两三个小粒花椒。
5,干度:花椒颗粒干燥,不黏手,手抓有沙沙声。
6,杂质:几乎没有花椒籽、花椒杆等杂质。
7,闻:麻香味浓郁,醇厚无刺激。
8,用途:优质的红花椒麻味更重,用于制作辣味重,偏重香辣风味的菜,比如辣子鸡、香辣鱼等。
一粒小小的大红袍花椒,承载着厚重丰富的文化传承。凤县全县花椒留存万株,总产量约万公斤,预计总产值约5.2亿元,是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之一,大红袍花椒成为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