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初春,百花竞放。漫步湖岸,碧波荡漾。欣闻张革风会长之称,嘱余写点介绍凤县之文章。情真意切,却之不恭,苦思冥想,勉为辞章。赋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菜以味为先。不论西东,不管川粤苏鲁;无论北南,休管闽浙湘陕。口味各不同,然有相同点,花椒为佐料,馐馔味道鲜。
大美凤县,位秦岭之北端;江水穿越,处浅山之群峦。地域辽阔,江岸紧随丘陵;沃野绵延,绿水环绕青山。光热充足,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沛,花椒宜生连片。登高远眺,绿意盎然,得天独厚,椒苗繁衍。嘉陵江岸,丘陵坡谷;漫山遍野,椒林相连。夫清风徐来兮,麻香沁人心脾;花椒誉满全球,美名远播宇寰。乙酉年()国家授予“花椒之乡”。于第九届杨凌农高会上,凤县“大红袍(凤椒)”荣获重奖“后稷奖”。
史载民传,花椒之名,源于大禹年间。俗传一位名乃“花椒”之女郎中,用此物治愈众多百姓之眼病。为纪念花椒之奇功,以女郎中名字命名。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之象征。故《诗经》曾载:“椒聊之实,蕃衍盈升”;《诗经》又载,“有椒其馨,胡考之宁”。神农尝百草,金口夸椒品。药王著千金,防风除湿病。本草取椒红,祛寒又驱风……
嗟乎!凤县花椒,源远流长。究其源头,万载至上古;溯其历史,三千年之上。扎根大地,盘根错节,发枝长叶,笑迎雨露阳光;房侧路畔,田埂荒丘,随遇而安,岂惧风雨雪霜?
椒为落叶乔木,今属致富强项。采山泽之灵气,生于光热之地;汲日月之精华,植于肥沃之壤。四月开花,五月结果,六月果熟(凤县称“凤椒”为”六月椒”),生青熟红,叶碧果红,遍地麻香。
壮哉凤县!独特之地理环境,铸就花椒品质之上乘;罕见之肥沃土壤,打造品牌之优良。最佳花椒品种“大红袍”,享誉全国“花椒之王”。“大红袍”者,亦称“凤椒”,其色鲜红,粒大口黄,肉厚皮皱,光润泽亮,麻味厚重,宜久储藏(cáng)。有双耳兮,麻味悠久,清香浓郁,十里飘香。据全国花椒品种调查,“凤椒”各项指标独占鳌头,荣登“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之金榜。
凤县椒苗,耐旱耐土壤瘠薄;根系发达,保土保水能力强。发展花椒特色产业,黎庶协力做大做强。政策引导,政府力创;连片种植,科技领航。扩规模,建基地,实施精品战略;细管理,精加工,赢得效益增长。投资少,见效快,三年可达产;种植易,价格高,五载能图强。育椒苗,勤锄草,防病虫,疏枝条,笑看荒坡披绿装;仲夏季,椒果亮,烈日炎,采摘忙,喜看椒串映山庄。成片椒林枝繁叶茂,剪刀挥舞不怕椒枝满身刺;漫山遍野叶绿椒红,客商盈门惟闻椒农笑声扬。
全县花椒存留余万株,年产“凤椒”余吨,产值超过1.4亿元,名副其实“花椒之乡”!小产业,大希望。畅销五大洲,远涉四大洋。百国赞颂,前景辉煌。
嗟夫!陕菜兼百味,百味香为上。八大调味品,位列十三香。“凤椒”作调料,烹炒拌菜,增加其麻;蒸煎煮肉,凭添其香。“凤椒”入药,散寒除湿,止痒去痛,明目驻颜,健胃芳香;补心益肾,杀虫解毒,除却疾病,促进健康。椒籽榨油,味麻香浓,油汁清亮,颜色浅黄,纯正流光;气味芬芳,风味醇香,安全保健,天然佳酿。椒芽做菜,鲜嫩可口,清脆甜爽,香麻润肠;美味流涎(xián),风味独特,佳肴清香。
噫吁嚱!嘉陵汤汤,秦岭茫茫。古老凤州,日月辉煌。凤县内外,天地呈祥;江水上下,灿烂阳光。古往今来,秦蜀咽喉,汉北锁钥,历史悠久,“工合”发祥。改革开放,全省十强,城镇农村,旧貌换装。蜀道变易,百业兴旺;黎庶安居,福泽绵长。大美凤县,山川锦绣;盛夏清凉,避暑山庄。矿藏(cáng)名县,林麝驯养;苹果基地,花椒之乡。4千余万株花椒长廊,绘成丰收之画卷;4万余名勤劳椒农,谱写小康之华章!
有诗赞曰:
百里椒园吐异香,山丘地畔换红妆。
四千万株摇钱树,争送家家奔小康。
作者简介:容琳,陕西宝鸡市渭滨区退休干部。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宝鸡市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国家、省、市老年学学会会员,渭滨区老年学学会顾问。渭滨区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宝鸡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宝鸡美食》杂志特约。宝鸡天台山文化学会副会长,《天台山》杂志副主编。炎黄文学社理事、运行总监、签约作家。
作者/来源:晒丹凤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