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冯家山水库
文/郭亚军
小的时候经常听父母说他们的青春时代是在冯家山水库建设工地度过的,作为宝鸡城市饮用水供应水库和扶风北塬地区灌溉用水地,我的内心对冯家山水库充满了向往,一定要到冯家山水库看看,再说我母亲一直念唠着去冯家山水库看看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给我讲讲她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战天斗地的故事。这个念头在我心中徘徊了好几年,一直没有付之行动。年国庆节假期的第四天(10月4日),天阴着,地里不能干活,空气潮湿的都能滴出水来,没有啥事情可做,我决定带着家人去冯家山水库看看。
冯家山水库位于陕西关中西北部千河下游的陈仓区,凤翔县、千阳县交界处,是陕西省最大的蓄水工程。该工程于年动工修建,年下闸蓄水,到年整个工程基本建成,年1月竣工交付使用。数以万计的民工大军经过十年多的时间修建,当时让冯家山灌溉区的扶风、岐山、凤翔三个县的农村劳动力都去修水库。扶风午井镇也属于冯家山灌溉区,所以公社组织我们村子的青年劳动力去修水库,所以我父母都去了冯家山水库挣工分,当时在冯家山水库建设工地的工分比在生产队挣的多。当时那个时代交通不方便,他们都是早上5点多出发,拉着架子车往冯家山水库建设工地走。从扶风到水库工地大约有60多公里,走不到的话晚上就住在沿路公社的饲养室等地方。
我们早上8点半开车出发,10点半到了冯家山水库。冯家山水库夹在两座山之间,两座山不宽,宽的地方有四公里,窄的地方有1公里。天气烟雨蒙蒙,山上满目苍翠,水面碧波荡漾,靠近岸边停靠着几艘养殖用的捕捞船,几只野鸭在水上红掌拨清波,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看着眼前的景色,我的内心思绪万千,终于圆了我和母亲一个心愿。不知道我母亲是什么心情,我猜测她仿佛看到了他们曾经在这个地方劳动的场景,再有些哀伤,时间过的如此的快,曾经未结婚的少男少女都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时间如梦,40年竟然转瞬一逝,扶风灌溉区在冯家山水库的浇灌下粮食一直丰产,社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他们当年的辛苦劳动是值得的,他们的青春岁月是灿烂阳光的。
烟雨蒙蒙中的冯家山水库
我父亲在冯家山水库7年多,我母亲在冯家山水库4年多,5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扶风人好多都参与了冯家山水库建设,冯家山水库是他们的集体回忆。那个时候没有工程机械,都是人用架子车一车一车把大坝建起来的。那个年代人吃的很差,一上午拉多少架子车土是定额的,没到下班就很饿了。人住的也很差劲,都是大通铺的窑洞,据说当时冯家山水库居住的窑洞有多口。人在工地就没有洗澡、放假的说法,在工地上一直在劳动。我母亲说大冬天他们轮流出去打热水,当时由于她小,她叫叔叔的人经常派她去打水,山里的冬天很冷,出去打水都是一种煎熬。这一盆子热水就洗了整个窑洞十几口人的手和脸,我说不脏吗,为啥不一个人洗一盆子热水呢。我母亲哀叹的说:“当时哪有那个条件,能有的洗就不错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呀,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艰难的时期,也就无法理解当时的场景。
上图是当时建设工人住过的窑洞
那个年代没有物质奖励,奖励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我的父亲由于工作突出,经常被评为劳动先进个人。小时候我家的毛主席语录摞起来有半米多高,都是用上好的纸张做的,只有封面写着奖给先进个人某某同志。
那个年代只讲究奉献精神,没有享受生活的说法,人能吃饱肚子就很不错了。我估计那个年代人不敢有多少想法,万一你说错话了,那可能是要挨批斗的。我们村子一个人因为骂了江青一句,至于真的骂了吗,不知道,反正有人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革委会,结果被判刑10年。所以在我小时候,我妈经常对我说小心隔墙有耳。那个年代说错话是要付出很大代价,有可能是前途或生命代价的。水库建设处于文革,冯家山水库是整个文革时期陕西为数不多的成功建设项目。冯家山水库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宝鸡主城区的饮水和凤翔、岐山、扶风北塬地区的灌溉用水。
我们在冯家山水库转了2个多小时,天又下起了雨。本来我们再想转转,时间还早,再跟附近的村民聊聊当时的建设场景,可是老天催促的让我们回家。此刻,雨大了,水面溅起水花,烟雾朦胧,冯家山水库像一个绿宝石镶嵌在两座山之间。水库收集的雨水滋养了城区的人们,灌溉了水库沿线的庄稼,保证了粮食的丰产,才让宝鸡的人民安居乐业。冯家山水库是当时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建设的其中一个项目,正是因为老一辈人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才有改革开放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在冯家山水库体会到一种传承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将有我。泽被后世滋养千家万户的冯家山水库也有我父母这样普通的劳动者的一份贡献和力量。
终于去了一趟冯家山水库,也算是朝圣之路,看看我父母用人力辛苦劳动建起来的水库,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战天斗地的场面,那就是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来源:扶风同城
内容如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