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宝鸡千阳刺绣,不得不提“西秦巧娘”王秀萍。王秀萍是千阳县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在千阳县土生土长的王秀萍从小就喜欢刺绣,已从事“西秦刺绣”研发20多年。“西秦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称为“西秦巧娘”的王秀萍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刺绣”的传承人之一。
千阳刺绣源远流长,是古代的陆路丝绸之路上东西交流的绣品。千阳古代就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传统,至今仍是桑蚕不断,刺绣代代相传,是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走进“秀萍绣庄”,一幅幅作品构图秀美典雅,色彩富丽夺目,施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过渡自然,纹边齐匀,特点鲜明,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社内的刺绣让人最为惊叹的是,代表中华青铜文化的国宝重器——何尊、伯格卣、秦公镈、秦公钟等在王秀萍的穿针引线间跃然于绣布之上,其庄重不失柔美,繁缛的线条间尽显立体生动。
年,在丈夫的支持下,王秀萍只身到苏州学习刺绣技艺2个月,回家后多方筹集资金,购置原材料,在自家院子办起了“秀萍绣庄”(也称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
在工作中,王秀萍发现农村还有一大批家庭妇女生活相当贫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下定决心,带领家乡妇女脱贫,共同寻求致富之路。
在她的苦心经营下,“秀萍绣庄”由最初的不到十人,发展到五六十人,员工工资由几百元增长到几千元。当姐妹们初次拿到在自家门口挣的钱,无不喜笑颜开,从内心感激王秀萍的引导和帮助。正是由于她的执着和不认输的拼搏精神,赢得姐妹们的拥戴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王秀萍通过刺绣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带动了周边妇女共同致富。目前,千阳县从事刺绣制作的贫困家庭妇女人均年增收多元。
年秋季,千阳职业中专开设了民族刺绣专业,在千阳县文化旅游局和教体局的支持下,王秀萍被千阳职中聘为刺绣代课教师,她的“秀萍绣庄”和她一起从乡下走进了校园。千阳职业中专给了她大力支持,腾出地方让她办起了刺绣制作间和展厅,使藏于民间的艺术在校园里焕发生机。在教学过程中,她认真钻研,细心讲解,遇到难题及时向远在苏州的老师请教,使学员掌握了西秦刺绣、布艺、十字绣等基本工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融入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
近年来,经她设计的作品达到一万多件,全部销售一空,绣庄发展前景看好。在王秀萍的努力下,几年来“秀萍秀庄”为千阳职业中专培训学生多名,为社会培训多名留守妇女,其中贫困户75名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多名妇女从事刺绣职业,她们的工资高的每年可达三万元,少则六千元,不仅为家庭增加了收入,还帮助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秀萍绣庄”的员工们先后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有五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她本人获得宝鸡市“职工创业明星”称号,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优秀合作社”。在她的带动下,千阳刺绣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了金达莱合作社、鑫兴工艺品合作社等众多龙头企业,他们采取资金搭载、项目捆绑、制作刺绣产品等形式,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目前,全县从事刺绣制作的妇女已近万人,年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刺绣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王秀萍在干好刺绣作品设计、研发、教学的同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大代表。她挤出时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省、市、县人大举办的各类培训,认真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人民群众鼓与呼。
在省人代会上,王秀萍提出“关于支持发展千阳民间刺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维修改造暴雨灾害后省道线千阳岭段公路,方便过往车辆出行”的建议,得到省、市、县政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