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广告,广告业务请加小编i
王艾迎
千阳县启文小学东边,有一庙,叫东岳庙,又叫泰山庙、泰岳庙。东岳庙大院坐北朝南,大约1亩多大,北边为正殿,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屋面为琉璃瓦,房檐为瓦当,屋角翘起。大殿正面,有五个粗壮的红色木柱,红柱上为彩绘的木质斗拱,相互叠加,支撑着屋面。殿门为红色。大殿里,供奉着东岳大帝、淑明坤德帝后、关帝、灶君等栩栩如生的彩绘神像。此殿是年4月在原址拆掉旧的建成的,修旧如旧,继续使用了原来完好的木料,更换了已经朽坏的材料,承重的大木柱都是新的。9月,东岳庙大殿竣工,样式、高度、大小与原来均基本一致。年农历10月,千阳县道教协会会长任昌书与宝鸡市道教协会会长杜法定一起,来到楼观台,邀请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为新建成的东岳庙题字。任法融欣然提笔,挥毫横写了“东岳大帝”四个大字,在右边竖写了“岁次丁酉孟冬月”,在左边写了“任法融题”四个大字。后来做成黑底黄字的木质牌匾,悬挂在红色的殿门之上。院子的东边,修建了一排平房,为道协的办公房屋,西边已经开挖处理了五间房屋的地基,准备用作客房,南边是庙院的大门。据说东岳庙最早修建于北宋,历代多次进行了修缮。年拆除旧殿时,在一个斗拱上,发现了“乾隆三十四年桂月木工张增”12个字,证明年农历8月,泰山庙进行了修建,木匠张增参与了修缮。因为这块木料完好,在新殿的建设中重新进行了使用。在过去,东岳庙所占地盘较大。大殿的东北,有清朝道光时期千阳知县(县长)罗曰璧立的一通石碑,名为《东岳庙香火地亩碑记》,记载其面积二十四亩。当时,东岳庙建有大殿,彩绘神像,还修有月台,四周有围墙,开东西两门。现在一些人不明白,修建庙宇有什么作用?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相信天上存在神,是神创造了一切,信神、敬神,就会平安吉祥,万事顺遂。因此,我国各地庙宇很多。唐朝杜牧《江南春》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象征性的写了南朝寺庙的数量,实际庙宇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在清朝,千阳县的寺庙也不少,县城就至少有10座庙宇祠堂,北街(也称后街,今启文巷)从西往东就有永宁寺、城隍庙(在今县委大院)、孙真人庙(俗称药王洞)、文昌宫(今启文小学东部,原教体局大院)、东岳庙。从类别来看,永宁寺为佛教庙宇,其他均为道教庙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千阳县城只保留了药王洞庙、东岳庙两个庙宇。在中国道教中,东岳大帝是泰山之神。汉代时,东岳大帝就有封号。唐朝末年,东岳大帝最为显赫,先后有“天中王”“天齐君”“天齐王”封号。宋真宗赵恒又将其加封为“天齐仁圣帝”,并确定东岳大帝的生日为三月二十八日。《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讲“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降诞之辰”。东岳大帝不仅是神界之神,而且还是人间帝王,其夫人叫淑明,其子叫三郎、四郎、七郎。东岳神甚为灵验。据千阳石碑记载,道光“十五年粮贵民饥,设厂赈粥,粥忽变清,罗君祈祷,复稠。”意思是,年,千阳县粮食价格很高,人民饥饿,没有饭吃,县上专门设立地方,为人施粥给饭,米粥忽然变稀,千阳知县罗曰璧在东岳庙进行祈祷,稀粥又变成了稠粥。最为可贵的是,东岳庙院内保存了几通石碑,对千阳道教发展情况做出了准确的记载。《重修泰岳庙碑记》碑,道光十八年(年)农历十月由千阳知县罗曰璧立,凤翔知府豫泰撰写碑文,眉县人杨振鹭书丹,主要记录了东岳庙修复的情况,东岳大帝给民众带来的好处。《千阳县重修魁星阁记》碑,道光十九年(年)农历二月初一由千阳知县罗曰璧立,凤翔知府豫泰撰写碑文并书丹。魁星阁在县城南城墙之角,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神。豫泰为满族人,曾经担任过陕西督粮道,任职期间,有贪腐的行为,但他写的字十分工整清秀。《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碑是东岳庙院内最重要的石碑。此碑原来立于千阳县面粉厂院内,那里曾是千阳玉清万寿宫所在地。蒲察道渊(-),字道渊,道号通微子,金朝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人,其祖上因帮助金朝立国,被封为千户,遂为燕都(今北京)的富豪人家。金大定二十一年(年),他来到陇州(今陇县)龙门洞拜丘处机为师,潜心修道。大定二十七年(年),他跟随丘处机来到千阳,在大石门建设道教全真堂。明昌二年(年)夏,于善庆受丘处机的委派,与蒲察道渊一起在千阳共同主持全真堂的道事。承安戊午年(年),在蒲察道渊和我县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全真堂改建为玉清万寿观,大修庙宇,道教在千阳达到鼎盛时期。蒲察道渊在千阳传道17年,对千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碑文记载:当时遭遇年馑,他拿出所有资金和物资,赈济穷人,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对于当地的无赖恶少,他苦口婆心以罪福之报进行劝导;不几年,千阳风俗大变。金泰和四年(年),蒲察道渊因病在千阳去世,享年53岁,葬于天池沟(今东河沟)。此碑立于元朝至元十七年(),距蒲察道渊去世已经76年。此碑由时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宫事李道谦撰文,杨志春书丹并篆额,鲍道元立石,安悟玄刻石。碑头为圆形,高厘米,宽92.5厘米,厚32厘米,为千阳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正文为楷书,十分清晰。碑文生动地描述了蒲察道渊的一生,是一篇十分精彩的人物传记。碑额为篆体字“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千阳的老县志没有记载这篇碑文。此碑的出现和重立,弥足珍贵。为什么这块宝贵的石碑会出现在东岳庙?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年,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王爱民到户县重阳宫祖庭检查工作,看到《金元全真道碑刻集萃》一书收录了《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碑全文,知道此碑在千阳,于是打电话询问千阳县委统战部此碑的下落。11月,千阳县道教协会会长任昌书领受任务后,组织人力到原千阳县面粉厂内,通过人力搬运,吊车和拖拉机帮助,将倒伏于地的这块石碑重新立于东岳庙大殿前,这既是对古碑的保护,也让人们一睹此碑的真容。近年来,东岳庙的管理几经变更,先由城内村三组管理,现由道教协会管理。在管理机构和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东岳庙发生了巨变,焕然一新。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七月十二日、十五日、十月初一是东岳庙传统的庙会日,不少道教信众来此焚香祭拜,习诵经文,祈求平安,延续了道教文化。笔者相信,东岳庙今后会在教化信众、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爱千阳随心打赏,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