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村景俯拍。资料照片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西乡县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11月6日,位于城北街道枣园村的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平利县蒋家坪村百亩生态水稻喜获丰获,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断加强的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10月30日摄于西安雁鸣湖)。
梦想,能成真吗?
在搬迁社区一间间宽敞洁净的新屋里,美好安居的新生活是答案;
在生机蓬勃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菜农越来越鼓的腰包是答案;
在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里,年轻人奋斗的身影是答案;
在服务贴心的养老院里,老人们舒展的眉目是答案;
在老城换了新颜的小巷里,在乡村学校整洁漂亮的教室里,在家门口花香草绿的公园里……每一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都是答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决战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从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陕西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绘就一抹抹温暖的民生底色,让幸福梦想照进现实。
丰衣足食好“钱景”
遍身“罗绮者”,亦是养蚕人。
如今在秦巴山区,“以绿生金”“因山而富”的美好生活正谱写新篇。
“不算套种的其他农作物,光20来张蚕就卖了3万多块钱。想不到靠着养蚕,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11月3日,在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望着眼前的亩亩桑田、座座青山,蚕农刘本奎满脸喜悦。
脱了贫,在镇上买了新房,还供养出两个大学生……说起这些变化,刘本奎感叹:“做梦都想不到。”
当刘本奎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盘算明年要养更多的蚕时,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千阳县闫家村,手工刺绣带头人李银惠的手机振动不停。
“订购双虎头鞋。”“马甲和虎头帽能再加订一批吗?”“我们的货啥时候能发啊?”……李银惠告诉记者,从9月进入销售旺季后,订单多到接不过来,光上个月就卖了10多万元的货。
土地换了巧种法,产业带来新“钱景”。陕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在此基础上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3个百分点。
如今,放眼三秦大地,一份份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鼓起越来越多农村群众的钱袋子,映衬出三秦儿女丰衣足食的好光景。
安居乐业新生活
“家”是一个与心相连的字眼,家的温度衡量着群众的幸福,也标注出一个地区民生发展水平。
“加装电梯,上下楼再不是难事了。”“声光感应灯、伸缩晾衣架、人车识别智能安防系统……解决的都是大伙儿的揪心事。”“在政府的暖心改造下,咱现在的日子别提有多舒心!”……在西安曲江新区太阳食品集团公司家属院内新修的小广场上,谈起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晒太阳的老邻居们凑上来,七嘴八舌地赞个不停。
小细节折射大民生。近年来,陕西立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补齐“基础设施”“适老服务”短板,用一处处带有温情又尽显巧思的微小改造,激活了城市发展的新脉动,改造好的老旧小区成为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据统计,截至9月底,我省新开工改造城市棚户区住房48套、城镇老旧小区个,惠及36.1万户群众。
老邻居们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新居民们也在新房子里安下心来。
11月6日,寒潮来袭。屋外寒风瑟瑟,平利县锦屏社区居民黄松的家中却暖意融融。
“新楼房宽敞又严实,电暖炉一开,别提多暖和了。”黄松笑着说,自从通过易地搬迁住进社区,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洁漂亮的新居,设施齐全的广场,还有超市、幼儿园、卫生院……“城里有的,这里都有。”黄松自豪的言语中,是满满的幸福。
除了幸福,真正让群众扎下根的,是家门口的好工作和能致富的好营生。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陕西不断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用乐业保障安居。截至8月底,设置公益岗位17.89万个,全省脱贫劳动力就业.24万人。
“刚搬到社区的时候,我还在发愁离了田地没法谋生计。可现在每个月我能挣多块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心里踏实极了。”在锦屏社区的康士利毛绒玩具厂,女工李银枝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如今,一幅幅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正在三秦大地上徐徐铺展:24.93万户84.36万群众走出大山,在个搬迁安置社区里开启新生活。
贴心保障助梦圆
“我要成为一名舞蹈家。”“我想要一个漂亮的手账本。”“我的梦想是考上好大学。”……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儿童成长家园的愿望墙上,贴着孩子们美好的梦想。
当孩子们在纸上描绘梦想的时候,许多奋斗者早已将梦想绘成现实。
“我的梦,终于成真了。”站在生产车间里,听着“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张永宁的眼神充满希望。3年前,借着富平县美原镇鸿雁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机会,张永宁返乡创业,创建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粗布生产基地。如今,她的公司年销售额超过0万元,累计带动多户农户就业。
圆梦的,不止张永宁。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陕西始终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破口,减负稳岗、技能提升、精准帮扶……全方位提升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水平,让每一位三秦儿女端牢“饭碗”。一组数据就是证明: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6.4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万人,精准帮扶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6万人。
越来越足的民生成色,让更多孩子健康成长、更多年轻人拥有奋斗出彩的宽广舞台,也晕染出更温馨灿烂的“夕阳红”。
“以前自己在家,只能和电视‘说话’。现在好了,老伙计们一起谝闲传、娱乐,还能一起过生日,日子美得很!”10月15日,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街道西卜村幸福院举办的集体生日宴上,73岁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38万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不断升级的智能化养老服务……老人们洋溢着幸福的面庞,就是陕西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日渐升温的民生,还在点亮更多人的梦想。
幸福安康再升级
为群众谋幸福,是一条永不止步的进取之路。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一件件落地有声的实事里。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从“24小时自助法院”上线实现诉讼服务不打烊,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平安陕西建设;从老年助餐点破解独居老人吃饭难,到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打造“10分钟服务圈”;从药品集中采购释放降价红利,到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多万人次筑牢健康屏障……陕西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锚定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擦亮三秦百姓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万余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12%,6大类18个群体社保待遇调整惠及万人。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全省累计下拨各类民政事业经费.91亿元,1.3万多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惠及多万名群众,.93万已脱贫人口被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网格化治理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更多人收获平安幸福。
一张张民生清单,一件件为民实事,是陕西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