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灿烂千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编者按

人世间的苦难有很多重,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天灾和人祸。当我阅读《灿烂千阳》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几十天里,中华民族会迎来一场如此声势浩大而又人人自危的瘟疫。瘟疫和战争一样,亦是苦难的一种。而且是在所有人的面前都人人平等的一种灾难。

但和处于战争中的阿富汗不同的是,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有着世所罕见的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避免苦难。苦难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始终如影随形,一边给予我们成长的动力,一边又无情地鞭笞着我们的罪行。

《灿烂千阳》讴歌了阿富汗女性的伟大与光辉的一面,但更深刻的则是她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和心中所秉持的向善之心与反抗罪恶的决绝。(辛峰)

女性如何在残酷的现实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世俗的偏见与生活的重压之下努力活出崭新的自我。也许从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中我们能够获得答案。

《灿烂千阳》描述了两个柔弱的女性带着属于各自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在相互对立又相互亲善的复杂关系中一起反抗命运的不公,并赢取新生的故事。

1

玛丽雅姆出生于阿富汗赫拉特郊区的古尔德曼村,她的父亲扎里勒汗在当地拥有着巨大的财富和产业,有三个妻子和众多的儿女。玛利雅姆是他众多儿女中的一个,但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这只因为玛丽雅姆是一个哈拉米。

哈拉米在阿富汗语言里是私生子的意思,而私生子在当地的传统中是一种耻辱和被人羞于提起的禁忌。玛丽雅姆的母亲娜娜原来是扎里勒家的一个女仆,因为扎里勒的一次放纵而有了玛丽雅姆。随即她被安排到了郊区的古尔德曼村一处泥屋里生产并长期居住。

在玛丽雅姆十五岁前,她一直和母亲居住在泥屋,扎里勒定期派他的儿子们送来大米和生活必需品。他还为玛丽雅姆指定了一个老师法苏拉赫毛拉,每天准时来到泥屋为玛丽雅姆讲授《古兰经》。

父亲扎里勒是玛丽雅姆童年中最喜欢的人,他每个星期都会来看玛丽雅姆,带给她礼物。虽然这些礼物都比较廉价,她也无法享受到和她的兄弟姐妹一样去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的待遇,可扎里勒的礼物和探望仍然给了她巨大的快乐和满足。

可在母亲娜娜的眼里,扎里勒对玛丽雅姆的所有好都是一种虚伪,无法掩饰他内心中对玛丽雅姆私生子身份的歧视。也正是玛丽雅姆的存在,才造成了娜娜一生无法过上和其他女人一样的正常婚姻生活。无形中玛丽雅姆成为母亲眼中又爱又恨的一种存在,但也是她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寄托。

在古尔德曼村,她们相依为命,却又彼此怨恨。玛丽雅姆在这里接受着母亲对一个传统底层女子所能做的所有事情的训练,包括洗衣做饭、缝纫裁剪甚至喂养家畜和各种农活。

玛丽雅姆命运的转折是从她要求父亲带她去他开办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开始的。那是扎里勒对她的承诺,让她第二天等待他来接她。玛丽雅姆并没有等到父亲,于是她选择了不顾母亲的劝说和警告离开了古尔德曼村,前往父亲的住处。

结果扎里勒躲在自己豪华的住宅里不肯出来,即便幼小的玛利雅姆在门外疯狂的哭闹和撕心裂肺的呼唤也无法让一个父亲在公众场合接见自己的孩子。那个夜晚是玛丽雅姆自出生以来度过的最绝望的一个夜晚。历经在父亲门前凄冷而无助的漫长等待之后,她终于认识到了一个事实,那也是母亲眼中所始终愤恨不平的事实。

她的父亲是一个表面和善而内心怯懦的伪君子。当年正是因为他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名声、畏惧三个妻子和其家族的势力,而将怀孕的娜娜赶出家门送到了荒凉凄冷的古尔德曼村。

然而还有比这更加残酷的结局等着玛利亚姆。当她被父亲的司机第二天送回古尔德曼村的时候,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娜娜已经吊死在了门前的树下。在玛丽雅姆决绝地想要去寻找父亲的时候,母亲曾用她一贯冷漠的口气对她说过:

“男人的心是一种狠毒的东西,玛利雅姆。它不像母亲的子宫,它会流血,它不会为了给你多点空间而扩张。我是惟一爱你的人。我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玛丽雅姆;要是我走了,你就什么也没有啦。你将会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别离开我,亲爱的玛利雅姆,你要是走了我就会死。”

这就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即将面对的残酷事实,她童年中被她视为快乐源泉的父亲不想要她,因为她是一个哈拉米。虽然如此,但她的母亲还是生下了她,可是她却背叛了她的母亲,将她逼进了死亡的绝境。然后她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母亲死亡之后,父亲将她接回了他的豪宅,但他伪善的面孔马上就暴露了出来。他不能让一个哈拉米留在自己的家里,辱没自己的清白。他竟然给十四岁的她安排了一个远方城市的四十多岁给上层社会的名流们做鞋的老鞋匠拉希德,让他成为她的丈夫,然后迫不及待地送走了她。

是法苏拉赫毛拉在她绝望的时候告诉她:小姑娘,真主不管让我们承受什么考验和悲哀,他总有他的理由。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忍耐是痛苦的,但它仍然是有价值的。

十五岁的玛丽雅姆从此刻起,开始一点点洞穿生活的迷雾,看清更加现实更加残酷的生活真相。虽然不免带着一丝丝的怯懦,还有女性与生俱来的那种对人生的恐惧,但她的内心也开始变得坚定,因为她必须活下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必须去学会逐渐掌控自己的未来。

2

离开了赫拉特,跟着陌生苍老的丈夫拉希德来到了更大的城市喀布尔。玛丽雅姆面临着更大的生活考验。拉希德虽然是一个老男人,但他拥有稳定的职业,过得去的收入,也拥有一所宽裕的住所。他之前的妻子过早地去世了,有一个十多岁的儿子也在河流中溺亡。因此,拉希德最迫切的希望是重新拥有一个儿子。

来到这个新家中,玛丽雅姆承担起了一个家庭主妇所要承担的所有工作。从最初的陌生惶恐到一点点的适应与从容,玛丽雅姆从此了却了对于亲情的期待,心中只怀着一个最简单的愿望:活下去。

在经历了三次的流产之后,她还是让拉希德失望了。家暴随之紧接而来,她总会遭受到种种莫名的指责和暴打,她的性情也在拉希德的暴力控制之下变得更加僵硬和没有生气。此时的阿富汗正在经受严重的战乱,到处都是流民和死亡,每天都有枪声和火箭弹在头顶呼啸,每天都有触目可及的死亡接踵而至。

拉希德虽然是一个老男人,但他也是一个孔武有力的老男人。至少他能给予兵荒马乱之中的玛丽雅姆一个稳定的住所,简单的一日三餐,还有不至于被死亡时时威胁的流离失所。也就是在玛丽雅姆逐渐确定了自己在这个家中的地位的时候,一个比她更加年轻甚至可以做她女儿的女人闯进了她的领地,她就是莱拉。

一个她将为此奉献出一切的女人,却也是一个让她重新获得生命价值的女人,也是一个和她一样不幸的女人。

莱拉从小生活在喀布尔,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学养深厚、性情温和的教师父亲和一个出身良好、温婉可人的母亲。莱拉从一出生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走进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可是这一切都被残酷的战争改变了。

为了保卫国家,莱拉的两个哥哥参加了圣战组织招兵活动,一起反抗苏联的入侵,最终在变幻不定的军阀混战中双双牺牲。母亲因为执念于两个儿子是为了正义的圣战而牺牲,一心期待圣战组织的彻底胜利和国家的光复。等来的结果却是圣战组织头目的垮台和塔利班非政府组织对整个阿富汗的全面接管。

塔利班的反动统治让整个国家处于更加动荡的战乱之中,他们不允许女人出去工作,不允许女人参加一切社交活动,必须全天待在家中,外出必须有男子陪同,否则将会接受严厉的鞭打和惩罚。他们关闭电影院、图书馆,焚烧所有的书籍,摧毁博物馆和古老的艺术文明巴米扬大佛,禁止一切的文化活动,让阿富汗回到了一个黑暗、愚昧的宗教统治之中。

和莱拉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玩伴塔里克一直是莱拉心中最心仪的人,虽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从天而降的火箭弹失去了半条腿。但他却始终是莱拉的保护者,是她从小到大的依赖。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后,塔里克的父亲因为心脏病忍受不了每天随时可能降临的爆炸不得不决定全家搬迁,离开阿富汗。虽然莱拉的父亲也想一起离开,但妻子一心想看到圣战组织有一天打回来,固执己见。

在和塔里克分别的时候,莱拉奉献出了自己。她期望有一天他们能够会和一处,但又对这种期望心怀质疑。在塔里克一家离开之后,火箭弹又一次袭击了莱拉的家,她的母亲才在父亲的劝说下决定离开喀布尔。可就在他们整理东西准备离开的那天,炮火再次从天而降,这一次莱拉的家被变成了一片火海,她的父母双双遇难,她自己身受重伤,侥幸躲过一劫。

有时候,我们人生的不幸并非来自于生命本身,但我们必须承受。这就好像秋雨中的蝴蝶,飞翔的沉重并非是因为自己的重,而是秋雨强加给生命的负荷。我们必须相信,只要努力飞翔,我们总有飞出秋雨中的那一天。

3

正是这次变故,彻底改变了莱拉的命运。玛丽雅姆的丈夫拉希德在火海中救出了莱拉。他找人编造了塔里克一家离开途中被炮弹袭击重伤死亡的故事,彻底摧毁了莱拉对爱情的最后一丝希望,让莱拉答应嫁给了自己。因为在塔利班的宗教统治下,离开了男人,女人寸步难行。

拉希德希望莱拉为自己生一个儿子,莱拉也确实怀孕了,但生下的却是女儿阿兹莎,她和塔里克的孩子。这也是她嫁给拉希德的又一个理由,那年莱拉十五岁,拉希德已经六十多岁。

此后,莱拉在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情况下刨妇产为拉希德生下了一个儿子,而她和玛丽雅姆的关系也一度剑拔弩张。是阿兹莎的存在缓和了她们的关系,她变成了莱拉和玛丽雅姆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也成为玛丽雅姆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人,给了她以无限的亲情慰藉。

所以,当莱拉发现塔里克没有死的时候,当她将塔里克带到家中的时候,当拉希德发现这一切想杀掉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没有犹豫,她不顾一切地阻拦拉希德的暴行,用铁铲击毙了他。为此她甘愿承受塔利班宗教法律的制裁,一心赴死,给莱拉和阿兹莎与塔里克一个成全。

这就是玛利亚姆生命的价值,在她的晚年里,莱拉已经无形中成为她的女儿,而阿兹莎则成了对她最依赖的人,是她活在这个世间的生命支柱。

玛丽雅姆在监狱中等待审判走向死亡的日子,正是莱拉和塔里克带着阿兹莎和拉希德的儿子逃离战火中的喀布尔的日子。他们最终去了巴基斯坦,在一个叫穆里的地方安静生活,正式结婚。

就在在穆里生活的这段日子,塔里克尽力抚慰了拉希德的儿子,获得了他的信任。阿兹莎也解除了内心的种种忧虑,与父母和谐相处。可是生活愈加宁静,莱拉愈是思念玛丽雅姆。

此时的阿富汗在塔利班的为所欲为下,发动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美国重新集结力量,在阿富汗针对塔利班进行全面围剿,并扶持阿富汗国内政党建立临时政府,让阿富汗进入和平重建之中。

莱拉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对她所说的话: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需要你。

莱拉也想到了母亲的话:我想看到我的儿子梦想成真,当阿富汗解放的时候,我要亲眼看到,这样那两个孩子也看到了。他们会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

莱拉决定重新回到喀布尔,因为对莱拉而言,这是为了爸爸和妈妈,为了让他们通过她的眼睛看到这一切。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玛丽雅姆。让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参与到阿富汗的建设之中,如此玛丽雅姆的生命才会更有价值。

苦难的生命,因为爱的滋润会愈发地蓬勃舒展。一如作者所说:“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女性的生命充满柔韧不拔的力量,她们如月之升,如日之恒,历经漫长苦难岁月的煎熬,她们是照亮所有人心的明月,也是温暖整个世界的太阳。

4

《灿烂千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在道尽生活给予女性所有可能的屈辱的同时,也给了她们一把区分善恶的标尺和勇于反抗命运的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不幸,无论你的处境有多么不堪,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放眼苍翠人生而任其荒芜、坠落。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他的长篇小说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在全球畅销万册。近三十年来,阿富汗的难民问题一直是全球最为严重的难民危机之一,卡勒德*胡塞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作者简介:辛峰,青年作家,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十点课堂邀约作者。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文学评论集《文字的风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