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部,北靠甘肃省灵台县,南邻陈仓区,东与麟游、凤翔县毗邻,西同陇县接壤。介于北纬34°34′34″—34°56′56″,东经°56′15″—°22′31″之间,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40千米,总面积.93平方千米,占陕西省总面积0.49%。
千阳具有古老的文明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已在此从事定居的农牧业生产;夏商属雍州,西周归岐陇,春秋战国为秦地,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的故乡。汉代的隃麋墨曾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佳墨料的代称,自然环境被唐代诗人咏为“水腻山春节气柔”,境内有陕西省首个被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养生天堂、湿地典范——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千阳县下辖7个镇,常住人口约12万人。
生产总值
年,千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69亿元,较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7.8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15.3:55.9:28.8,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3.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2%,较上年提升1.58个百分点。
交通
截至年末,千阳县境内铁路里程31千米,高等级公路30千米、普通公路里程.8千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不变价),占地区生产总值3.65%。
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陲,西接陇县,北接麟游,东临凤翔,距离宝鸡较近,交通便捷。宝(鸡)中(卫)铁路穿境而过,设段家湾、千阳、水沟三个火车站;宝汉高速千阳境内30千米,设南寨、千阳、水沟三个收费站;国道、省道(陇凤)、县道千(阳)灵(台)三条干线公路交汇县城。
历史文化
千阳县是三贤故里、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拥有深厚的秦汉文化、儒家文化,千湖湿地是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燕伋文化景区成功举办辛卯年燕伋尊师文化大典,千阳刺绣在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上喜获“一村一品”优秀项目奖。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唐朝太尉段秀实史称千阳“三贤”。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著有《段太尉逸事状》一文,即段秀实传记。县内有陕西省最大的莲花山狩猎场,有燕望鲁台,有风光优美的千湖万亩生态观光园,有翠柏长表的天台山风景等。
风景名胜
燕伋望鲁台
燕伋望鲁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县城西关,距宝鸡市37千米,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是春秋时期燕伋所筑。燕伋为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是孔子的弟子,位列72贤之14。燕伋3次赴鲁跟随孔子17年。业就归里,在千阳西关裴家台设教授徒,传播孔子思想,设教期间,因思念恩师孔子,每日去教学堂后面,登高望远,用襟撩土垫足18年,日积月累,便形成了高约10米、底径30余米的土台,被世人尊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是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公园有陆生脊椎动物5纲27目47科种,其中湿地鸟类14目24科81种,水禽41种。哺乳类5目8科24种,两栖爬行类3目8科21种。其次还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共5目7科48种。湿地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34科61属种。生物资源丰富,良好的自然资源为水禽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冬季有雁、鸭、鹭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
毗卢寺古刹
毗卢寺古刹位于千阳县城西的冯家河口毗卢寺村,兴建于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期间修复不断。其东接灵山,南眺吴越,西控陇郡,北依丰原,被誉为千阳八景之一。寺内大雄宝殿里有释迦牟尼金身座像、地藏王菩萨金身座像、缅甸玉佛座像和十八罗汉塑像等。平时向善者不绝,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的庙会更是如此。
青崖洞
青崖洞位于陕西省千阳县水沟镇南,因山前卧一石虎又名“卧虎山”,青崖洞以石崖构成,山间及山顶自然生长众多松柏,郁郁葱葱,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山前石崖有一险道,沿途呈现奇形怪状的山洞,洞中大小各不相,每个洞都有自己的名字。崖顶南边直泄下一瀑布为青崖洞增添了活力。青崖洞不仅自然景观,而且是道教圣地。相传丘处机曾到过此地,传授道家文化。
所获荣誉
年7月,入选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年7月29日,入选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