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花开同心筑梦

陕西省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2.27万、流动人口19万,各民族手拉手、肩并肩,共同推动着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部署,取得显著成绩。全省先后有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2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8个集体和61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加强领导,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织保障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陕西省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省市县三级均由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修订完善34个省级部门组成的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补充25个部门为省民族工作委员单位,宣传、统战、教育、民宗、人社等职能部门共同协调推动、督促落实,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党委管、大家做、全覆盖”的生动局面。

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绘制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蓝图——《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展规划(-年)》,对提高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作出明确具体要求。同时,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统战工作考核中占有权重,夯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

以宝鸡市为例,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完善了由市委、县(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市、县(区)机构改革中,宝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单设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等7个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区)单设工作机构,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润物无声,营造各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陕西省民宗委连续7年组织引导省内50所高校的1万多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回延安“加油补课”,“万名学生回延安”已经成为陕西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西安交通大学传承“西迁精神”、打造“三大品牌”、深化“浸润式”民族团结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获批国家民委年重点扶持项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已成为陕西民族工作的一张名片,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在宝鸡市千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讲解员正在宣讲汉族青年罗亮亮舍身忘死抢救落水回族儿童的感人故事。千阳县是一个距西安公里的山区小县,有24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千阳县积极引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展现活力。千阳县草碧村、草碧镇中心小学、西新社区、西关清真寺4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幸福家园的示范地。

千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剪纸、刺绣比赛在村和社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千阳县中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故事会、国旗下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办手抄报等活动,引导各族学生从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千阳县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社区,举办“喜迎国庆、情暖重阳”“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每年9月,千阳县民族团结进步专题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表彰大会,以及民族团结进步讲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创新途径,“互嵌式”社区治理助推工作取得实效

西安市电视塔社区是个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这里的街道、广场等社区公共区域随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标语。不仅标语是这样写的,社区的居民们也是这样做的。社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助,像家人一样。电视塔社区广泛利用传统节庆,举办茶话会、联欢会、大讲堂、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联谊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亲近感、和谐度,“走进西安看西安”、邻里节、百家宴、“六个一”等群众性活动和“一刻钟”网格化服务圈已成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亮点。

社区里活跃着一支队伍,是成立于年6月的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至今,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支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年3月18日,医院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电视塔社区高度重视,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少数民族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先后4次开展送温暖活动,将一车车新鲜的肉、蛋、奶、米、面、西葫芦、西红柿等物资送进被隔离的小区,保障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在医院家属院人员因疫情被隔离期间,少数民族同胞不仅充当志愿者,更是竭尽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电视塔社区少数民族志愿者拉着个连夜打好的馕,送到医院家属院,为因疫情被隔离的居民送去爱心。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排查外来人员和车辆、排查商铺、检查点出入登记和测量体温、日常消杀,他们日夜坚守在防控岗位上,活跃在防疫前沿阵地。

电视塔社区是陕西省千万个社区中的一个,坚持各民族平等是陕西省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的基本原则。为改善社区条件和社区环境,省民宗委通过规划引导,不断推进城乡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基础设施局部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学习需求的各类场所和硬件配备,营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

文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陕西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绩亮眼,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日益深化,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的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凤州村是第二批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的村落。凤县依托凤州村的国字号招牌、红色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把羊肉臊子面、油香、馓子等美食打造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特色餐饮,回族宴席“九碗三行子”等获得了游客的喜爱。凤县通过扶贫资金、专项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投入,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凤县坚持把凤州古城建设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省级重点镇建设、古凤州综合旅游开发相结合,打好“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三张特色牌。凤州村文旅融合和良好的接待条件带来了吸引力,乡村体验、观光农业、精品民宿、自驾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应运而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硬支撑”。年以来,仅凤州村一地吸引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余万元。

近年来,凤县把补齐补强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作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点,整合项目资金6.7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六大”工程、饮水和重点水利工程、电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等47个项目;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先后实施了凤州镇白石铺村排洪治理等19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发展,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引导全县企业捐助多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

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走进宝鸡市陇县固关镇的社区扶贫工厂,村民们正熟练地制作喇叭音圈等各类电器产品配件,将产品配件安装完成,分类码装进货箱。陇县积极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助推就业扶贫,成立了苏陕协作社区工厂,目前已经投资万元建成扶贫车间2座,产品需求量大,销路稳定。陇县按照“党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发展模式,把社区工厂建成就业培训示范基地,从厂房用地、资金支持、水电补贴、免费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社区工厂迅速壮大规模。社区工厂年产值达到多万元,就近吸纳各族群众54人就业,作用辐射周边殿咀、苟家沟、水滩、穆家庄、固关街5个村,真正让群众实现了“村内生活、就近就业”。

在陇县固关街村花椒产业园区,亩花椒长势良好。41户贫困户群众参与承包管理,其中18户回族群众参与“领养”管理,户均“领养”花椒3亩,签订承包协议,获得“入股分红务工薪金租地收入”3份收益。花椒盛产期,合作社统一组织收购,通过保底分红的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陇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合作社蓬勃发展,固关镇祥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曹家湾镇咸宜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吸纳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与生产,帮助其脱贫致富。光伏发电产业、“关山草原”电商扶贫致富快车、固关镇和八渡镇游客接待中心等长短结合产业项目,也为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脱贫增收带来机会。

陇县的发展是陕西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缩影。陕西组织农技专家制定民族镇产业升级三年规划和脱贫致富方案,推动民族村镇发展致富产业,做好志智双扶防返贫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全省镇安县茅坪、西口,宁陕县江口3个回族镇目前已全部整体脱贫。据介绍,陕西省将继续着力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经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行走在陕西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陕西省将努力探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