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丝路上的扶风畅想
文
陈军强
我已经三年没有外出旅游了,和许多人一样,被反复无常的疫情骚扰得乱了生活的节奏。
时至十月,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大地锦绣如画,如此天赐美景,我打算瞅机会来一次短暂旅游。就在还为去哪里举棋不定的时候,手机上一条关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闻启发了我,立马决定邀约几个朋友以丝绸之路游的名义去走走看。考虑到因疫情受限,计划先完成省内游,省外路线另择机而行。
据记载,古丝绸之路在陕西境内是以长安(西安)为起点,由长安西出,过中渭桥,经临皋驿、咸阳陶化驿、兴平县槐里驿、武功县驿、美阳驿(今扶风县)、岐山县石猪驿,再经横水至凤翔府治所雍县(今凤翔),由雍县经千阳县至陇州(今陇县)。我们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就从西安开始了。
丝绸之路,一个听起来就很诗情画意的名字。相信许多人看到这四个字一定会浮想联翩:辽阔的大漠上,悠悠的驼铃声伴随黄沙缓缓飘来,一队队骆驼载负着货物稳健前行,送往遥远的目的地。那情、那景、那些引领驼队的人,与沙丘、沙尘,与太阳和疾风劲草,融成了一体……这就是丝绸之路,是我们的祖先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通过西域所踏出的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之路。这条路绵延数千里,连结起亚、非、欧三大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的大流通、科学技术的大传播、多元文化的大交融,成为中华民族一个不朽的神话。
在西安这个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十三朝古都,我们站在玉祥门的大庆路上,凝望着那座气势宏伟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仿佛一下子穿越返回了千年前。驼铃声中,看到了西去的道路上行进着的驼队。随着朝代的变迁,张骞、班超、玄奘……他们前仆后继带人出使西域,历经千难万险,执着地打通了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域外的商人们,也骑着骆驼长途跋涉,带着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珠宝、药材、香料和葡萄、胡桃、胡萝卜等农产品络绎不绝地进入我国,来到东方的大都市长安。他们在商铺林立、商贩云集的繁华街道上游逛,交换到喜爱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货物后满载而归。时过境迁,那些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又向五湖四海扩展,成就了今天的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
离开西安,我们一路向西而行,在沿途主动配合接受频繁的行程码核酸等查验后,追本溯源游览了咸阳、兴平、武功、杨凌等市区景点,能游尽游,应吃尽吃,在享受与赞叹中回到了家乡扶风县。
作为土生土长的扶风人,当我们把镜头变成探寻新丝路的眼睛时,顿感到了家乡那沧桑的、悠远的、深邃的美。
扶风古称周原,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被誉为“中国之根、中华之源”,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美阳驿)。《诗经》中“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经典名句,赞美的就是这片土地的丰盈肥美。也许是历史对扶风的厚爱,这里虽然不像大西安那样游人如织,但却拥有着极具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宝藏与故事,让历史底蕴里的墨香气和传奇色彩,续写着足以令世界惊艳的华章,留下了许多让人们追寻的痕迹。
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在这个被誉为“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的礼乐文化之乡、周文明重要发祥地上,透过史书记载和灿如星斗的宝藏,如果说,彰显大唐盛世的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丝绸西去,舍利东来”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那散布在境内的珍贵文物古迹,则见证了时光跨越千年后文明交流的演绎,让游人不经意间就会醉倒在那独一无二的风物中。
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曾盛赞过法门寺的琉璃器。这是一组至今保存在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珍宝”展区内的珍品,我有幸多次零距离欣赏,它们造型精美,晶莹锡透,纹饰独特,有着明显的异域特色。据讲解员介绍,年法门寺地宫共出土琉璃器20件,其中除了一套茶具属于唐代自产外,其他均属外国给唐皇室的贡品。这组琉璃器有着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遗存。它们的规格之高、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年代之久远世界罕见。在赞美中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他们纵横万里,在骆驼背上能把这些易碎品一路完好无损地送到长安,本身就很艰难,而还能保存到今天让我们欣赏到就更难能可贵了。
在法门镇召陈村周原博物馆的国际考古研究基地里,还有一对在西周宫殿遗址中发掘出土的蚌雕人头像。研究发现,他们高鼻梁、深眼窝、头戴高帽的形象是来自土耳其、伊朗的雅利安人,距今有多年。此外,这里馆藏的西周圆柱形玉人像也是中亚塞族人的形象。馆里的文物专家说,无论这些器物是周人自己制作的,还是中亚外邦献给周王朝的贡品,都说明有周人去过中亚,或者中亚人来过周,表明双方当时互相已有交往。而且这属于早期的东西文化交流,要比张骞出使西域提早年,应该是更早时期的丝路物证了。
作为扶风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东汉的班超是重开并延续丝路的开拓者。据史书记载,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其父班彪、长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由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丝绸之路因此中断。东汉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重新打通了中断58年的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此后,他在那里打拼经营三十余年,为东汉与西域各国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家喻户晓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班超的名言,《后汉书·班超传》记述了他名垂青史的生平。今天,人们在扶风县城西府古镇中的“班府”,杏林镇浪店村其兄长班固之墓等处,都能缅怀到他和家族人的丰功伟绩。
美食也是丝路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扶风就有许多优秀的丝路佳肴面食誉享四方,如臊子面、擀面皮、鹿糕馍、锅盔、麻花等,尤以臊子面最有名,有千年之久的历史。这些面食的原料均来自小麦,而小麦最早由西亚人驯化培育,是公元前年前后传入中国的。在家乡的几天里,为了探寻和品鉴这些丝路美食的魅力,我们还不重样地吃了豆花泡馍、羊肉泡馍、肉夹馍、醋粉、油饼、豆面糊糊、凉粉、搅团、油糕、甑糕以及黄瓜、西瓜、葡萄、石榴、核桃等30多种特色小吃和蔬菜瓜果,谈论着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上引进的这些食品,我们现在会吃什么的话题,用味蕾重温丝路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佐证和奠定了扶风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其实,最让我感慨的不只是家乡古丝路上的痕迹,而更多的是现代新丝路上的逐梦前行。招商引资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就让扶风的风景这边独好。
那天,在生机盎然的县体育运动中心广场,我们正好赶上看到了比亚迪火爆的招工场面,面试现场人山人海,报名者个个怀揣着希望,洋溢着笑容。一位从湖北赶回来的本地小伙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从网上看到比亚迪落户咱们扶风县招工的消息后,和几个伙伴第二天就回来了,有比亚迪这样强大的企业,我们以后就在家门口就业上班,能为建设家乡做点贡献,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到外地打工了。”
是啊,这比亚迪不只是世界强,它不仅重塑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流向,还重构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流向,是一家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被《财富》誉为“改变世界的公司”。它的到来,对扶风也不仅仅是建一座新能源汽车工厂那么简单,将来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最直接的就是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放眼今日,续写丝路新篇章的扶风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浪潮扑面而来。在县科技工业园和新兴产业园,我们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那里宽阔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建设工地上塔吊挥舞,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全县乡村振兴也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已经停运了二十年的绛帐火车站客运重新启运,西安至法门寺的城际铁路建设正在抓紧开工准备中。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文旅融合的旅游景点犹如群星绽放,让文化遗产在根脉延续中展现繁华新姿,唱响了“周风唐韵、鼎盛扶风”的品牌……这一切都是扶风立足资源禀赋,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文旅融合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取得的巨大成就。真可谓是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啊。
探寻历史,扶风因古丝绸之路而兴盛;继往开来,新丝路上的扶风也一定会更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