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晚年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此碑用笔方整中见险绝,结字开阔稳健,布白匀整舒朗,全碑气韵萧然,血脉畅通。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欧阳询九成宫端方三井版
欧阳询及其书法简述
欧阳询,唐代大臣、书法家、文学家。
欧阳询
欧阳询(年—年),南朝陈时大臣欧阳纥之子。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历南朝陈及隋和唐。隋炀帝即位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大唐盛世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等,故称“欧阳率更”。与其子欧阳通合称“大小欧”。
欧阳询图像
欧阳询书法简述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自成面目,於平正中见险绝,号称“欧体”。但经后人多方考证,欧阳询书法更多则得益于隋碑,正如康有为论书诗中所说的:
“欧体盛行无魏法,隋人变古有唐风”。
欧阳询书法八体尽能,特别擅长楷书与行书。其书法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楷书《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行书《张翰思鲈帖》为“天下十大行书”排名第七。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皇甫诞碑清拓
纵观欧阳询在书法上的贡献,应该属于其对楷书字体结构上的归纳。他总结了楷书字体结构法共36条,后世取名为:《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此法摆脱了不规则字形无规律的变化,进入了字体造型分析的层次。从此书法结构上的成熟观念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其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
存世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
传世书法理论著作有:《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
文学上,高祖武德五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七年书成,欧阳询撰写序言。全书凡卷,分48部。此书征引古籍达余种。
张翰思鲈帖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碑刻者不可考而成的楷书作品。碑螭首方趺,上部断裂。高厘米,宽厘米。碑文24行,行49字,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图像
《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
宋曾巩在《九成宫醴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
《九成宫醴泉铭》书法特点: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李琪藏本整体大图
现代书家刘正成先生在《书法艺术概论》中评价曰:
中国汉字数万单字,最难在结构各异,其视觉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笔法,得其"险劲",尤难。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源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其《九成宫醴泉铭》也成为具有馆阁体书法倾向的楷书典则。
欧阳询九成宫田氏藏本
总之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75岁时的经典书丹作品,被看作是楷书正宗,历来为书法学习者所推崇,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也是开启唐代楷书字体迈入法度严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