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姜志明,家住陕西陇县固关镇柴家咀村。过去,由于家里太穷,妻子离家出走。贫穷,成为压在姜志明心里的一块“石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扶贫干部为他送政策、送信心、送资金、送“菜单”。看到村里的好生态,姜志明“点菜”要求养殖中蜂。他一起步就养了箱,现在已扩大到多箱,并成立百草山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52户多人。年,姜志明把15万元装进了腰包。
“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多亏县上发展产业,让我找到了‘金钥匙’、拔掉了‘穷根子’、过上了好日子。”提起这一巨变,姜志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据陇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县1.3万户贫困户搭上了“”产业扶贫模式的“顺风车”,吃上了产业饭。如今,全县镇镇有脱贫项目、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精准施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陇县县委书记杜长生说:“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道。产业扶贫之所以成为摆脱贫困的最好办法,就是因为产业‘造血’能强筋壮骨,解决农村根本问题。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
在产业扶贫总体谋划布局中,陇县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达60%的优势,绝不触碰宝鸡市水源涵养地这根“红线”,主攻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战略产业,创新探索出“”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该模式的“1”,指“一张菜单、精准到户”。通过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考核“评菜”系统流程,为贫困户(村)量身定制了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大类72项子“菜单”项目,让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产业,让“八个一批”扶贫举措落地生根,确保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在资金管理上,县财政设立多万元金融风险担保补偿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1亿元;在精准服务上,县上成立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指挥中心,整合4支专家技术团队名技术员,提供来电上门服务。该模式的“2”,指“双百基地、嵌入承载”。即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县建立个嵌入式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带动户左右贫困户。目前,全县已建成个基地,带动1.2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安置贫困劳动力人。该模式的“6”,指奶山羊、苹果、核桃、烤烟、食用菌、中蜂“六大板块、统筹推进”;该模式的“5”,指光伏、旅游、电商、生态、就业“五大新兴业态、全面突破”。
“”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融入大产业、嵌入产业链、抱团闯市场。目前,陇县的绿水青山好羊乳誉满全球,有机创汇好苹果外贸出口量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山珍之王好香菇出口国外,绿色富硒好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百花精华好蜂蜜通过欧盟有机认证。
精准发力从“借袋还菇”到“企农融合”
生态良好、气候温润,是陇县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点,也让这里成为高品质香菇适生区。对此,县上针对贫困户实际,巧打“生态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形式,创新推行“借袋还菇”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家门口挣钱、零距离就业。
土生土长的李晓宏,在食用菌生产中摸爬滚打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办了陕西宏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李晓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托龙头企业创新推行“借袋还菇”模式,通过“三免一借两保障”,与贫困户结成联利、联信、联心、联营利益共同体,让香菇产业焕发出巨大生命力。
所谓“三免一借两保障”,即:公司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生产设施大棚、免费提供生产用水用电、免费提供生产全程技术培训;每个大棚按照相应标准先借给贫困户生产食用菌菌袋,香菇采收后,公司按保底价回收销售,保障每季每个大棚带动贫困户增收不少于元,低于保底收入由企业补差给贫困户,一年每个大棚收入不低于1.6万元。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入股分红,用产业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每户元,每年分红元。凡是加入该公司种植香菇的贫困户,不掏一分钱、不愁没技术、不管市场风险,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实现了“借袋还菇”向“企农融合”转变。
贫困户绳顺怀是温水镇枣林村人,家里有70岁的母亲,妻子有智力障碍。年春季,绳顺怀想承包大棚种香菇,可是担心赔本。后来,绳顺怀得知部分贫困户初次种植香菇,技术、管理不到位,每棚收入低于元,宏盛农牧公司仍兑现承诺,按元保底价补差给贫困户,公司因此损失了27万元,于是他打消了顾虑,承租了两座大棚。为了让绳顺怀尽快掌握技术,李晓宏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给绳顺怀开“小灶”。半年时间,绳顺怀就收入1万多元。
目前,宏盛菌业、晨晖科技在新集川、固关、八渡、天成、温水等7个镇,建成食用菌扶贫基地13个、大棚多座,带动上千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县上以此为契机,实施“百千亿”工程(个食用菌基地、座菌棚、5亿元产值),奋力打造西部食用菌之乡。
精准研判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有其股”
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创新,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陇县县长赵甲宏说,陇县在产业扶贫中,聚焦“产权改革”,大胆创新,持续发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陇县整合农村土地、林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通过发展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以承包地、集体资产等资源,通过股份合作形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开发,联建联营、利益联结、盘活资产。同时,设立扶贫优先股,量化到村到贫困户,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资金效应。
年,曹家湾镇流渠村盛大烤烟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保底+分红”形式,34户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亩,当年每户保底收入元,户均分红元,带动周边13个村发展烤烟亩。东风镇下凉泉村众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混合模式,经营土地亩,切实解决了缺少劳力、因病因残贫困户、五保户种地难、收获难、施肥难、防虫难的问题。
据陇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保卫介绍,“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实施以来,全县累计入股资金上亿元,平均收益分红7%;2万多亩土地入股到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质核桃、有机苹果、奶山羊等产业,累计向群众分红1多万元,真正让农民由“耕者有其田”向“耕者有其股”转变。
吃上产业饭,扶贫拔穷根。扶贫路上,陇县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来源:健康导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