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高崖镇三面环山,北临川道,地处麟游、凤翔、三县交界处麟游县酒房镇的麻夫村。《麟游县志》记载,隋朝时,这里有古道路,也就是驼道,以麻夫站为起点通往凤翔和灵台等地。作为古代驼道所经之地的一个交通节点,这里曾繁华一时。说到麻夫村的村名由来,村里人讲起麻姑娘妙手仁心的故事——
“麻脸女”被嫌离家远走灵芝山学医,很久以前,在甘肃的崆峒山下,有一个员外十分小气。他有一个女儿,因长了一脸麻子点儿,不得员外喜欢。他命人将麻姑娘关在后院,不让其出门,怕丢自己面子,而麻姑娘的母亲看着女儿受委屈,也不敢多言,只能暗自流泪。
没几年,麻姑娘的母亲得病死了,员外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这位后娘对麻姑娘更是苛刻,饿肚子、穿破衣成了常事。麻姑娘大一点,后娘天天逼她上山放牛、打柴。冷风吹过,瘦骨嶙峋的她被冻得瑟瑟发抖,老牛看着伤心,就把她往一座破旧的寺庙里带。当麻姑娘推开寺门一看,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已经摆在了她的面前,老牛蹭了蹭她,好像在说:“可怜的孩子,快吃吧!”麻姑娘狼吞虎咽了起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老牛每天都会带着她到破庙里吃饭,渐渐地,瘦小的麻姑娘不但长高了,还长胖了些。
看着麻姑娘一天天的变化,她的后娘叫她前来问话。麻姑娘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没想到,没等讲完就是一顿毒打。她的后娘告诉员外,麻姑娘在外面偷别人家的东西吃,并命令下人宰了那头“成精”的老牛。
挨打并不可怕,但当听到要宰掉老牛的消息后,麻姑娘飞奔到后院,抱着老牛的脖子大哭了起来。没想到,老牛这时突然流着眼泪说起话来:“孩子,我是你的娘亲,不放心你,才变成了牛来陪你。”麻姑娘越听越伤心,老牛说:“孩子!一个人长得是美是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心地善良!你快走吧,离开这里!”
听到这些,麻姑娘哭着离开了家,走了整整49天,她来到了一个叫灵芝山的地方,实在太累了,随便找了一个山洞躺在里面小憩起来。一觉醒来后,她发现自己头下枕着一本书,翻开一看,原是一本药书。
记着母亲的嘱托,麻姑娘放下了自卑,开始潜心学习药理,上山采药,下山熬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她的医术越来越精湛。
麻大夫悬壶济世为父除病返山村
渐渐地,当地老百姓都知道灵芝山上有个会看病的女大夫,很多人慕名而来。麻姑娘看病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给穷苦人看病配药分文不取。
麻姑娘药到病除,手艺精湛,老百姓没有不念她的好。为了方便给老百姓治病,麻姑娘从山洞里迁到了山下居住,百姓们还合力为她筹钱开了个“麻大夫药店”。后来,麻姑娘的名气越来越大,凤翔、千阳、麟游、灵台的人都到这里来看病,百姓们就把这里称作“麻夫站”。
麻姑娘出走后没几年,员外就得了一场大病,四处求医也不见好。有人给开了个野方子,说是要用自己亲生女儿的头发来当药引子,才能治好他。听到这个方子后,员外就打发家丁去找寻麻姑娘。
家丁找到麻夫站后,向麻姑娘说明了来意。她一听父亲病重,二话没说就要往家里赶,可当地的百姓却不依,他们怕麻姑娘再受委屈,但她宽慰大伙说,“父亲的命,我一定要救!”
待回到甘肃后,麻姑娘为父亲把脉问诊,用几把草药就治好了他的重病。员外看到女儿的孝心,自责不已,他恳请麻姑娘留在自己身边生活,弥补自己多年的遗憾。“为更多人治病,才是最好的善良!”麻姑娘果断拒绝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毅然回到了麻夫站,继续治病救人,做起女医。后来,因为运输业的发展,麻夫站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一个大村庄,更名“麻夫村”。
据说,麻姑娘活了多岁,她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她,在当地修了一个“药王洞”,还给她塑了一座石像。
编辑:荣耀千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