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家”中的欧阳询曾经写过好几块碑,其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九成宫醴泉铭》了。此碑的书法,笔力遒劲,法度森严,于腴润中见峭劲之致,为楷书中的精品,很多学写楷书的人,都由临习此碑入手。因而它就成了名闻中外的名碑。这块名碑至今还保存在九成宫的遗址——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境内。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九成宫原为隋代的仁寿宫,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三年(年)至十五年(年)所建,建筑豪华壮丽,隋文帝经常到此避暑,后来他被太子杨广所弑,也就在这个宫里。隋亡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五年下令复修,并改名为“九成宫”。
据魏徵描绘这座宫殿是:“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迢遆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仭。”其壮丽为唐代离宫之冠。贞观二年唐太宗在宫中“西城之阴,高阁之下”,发现了泉眼,就“引为一渠,其清如镜,味甘如醴。”就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字立了这块《九成宫醴泉铭》碑。以后唐太宗和高宗曾先后多次驾幸这里,高宗时还一度改名为“万年宫”,并由高宗李治亲笔写了《万年宫铭》碑,碑阴由随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自书官职姓名镌刻于上,其中有长孙无忌、李勣、尉迟敬德、褚遂良、上官仪等共四十八人。所书的字,有的苍老,有的刚健,有的潇洒秀丽,但也有较稚拙,显然不善书法的。
其中写得最为精彩的当然要数列在第八位的褚遂良了。这种亲笔签名留念式的碑阴,所以字迹清晰,极少损泐。在碑刻中是别开生面的,也是极为罕见的。
唐仪凤三年(年),正值高宗第八次幸九成宫避暑,麟游一带大暴雨,引起山洪暴溢,以致宫殿毁坏。从此这座宫殿再也没有修复。现在我们如果来到麟游,还可以见到一些九成宫的遗址残迹。例如排云殿的莲花柱础,以及高出地面七米、为当时妃嫔所居的“梳妆台”台基等等。
而《九成宫醴泉铭》及《万年宫铭》两碑,现已分别盖以碑亭,围以墙垣,保存于九成宫原址的西面。
九成宫醴泉铭碑亭其中《醴泉铭》碑,系用这里一带所产的黑石所镌,石质细腻坚致,但因历代鎚拓过多,故碑面光滑如镜,而字迹细瘦,不复如当年的腴润了。
一九八〇年九月间,这里在基建施工中,还在地表二米五以下发现了当年宫中的水井一口,井台为正方形,边长六米五二,用灰白色花岗石砌成。井口外侧,雕凿有精美的葵花图案。井台四角,有四个覆盆式柱础,据专家鉴定,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口古井,现在在这口井上已新盖了井亭、围墙和门楼,以保护这一珍贵的古迹。
#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