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出陇作战的第一次战事,也是蜀魏两军间的第一场较量。
街亭,又名街泉亭,在今庄浪县东,张家川县北。东汉时,街亭属汉阳郡略阳县。但也有学者说街亭在今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
街亭坐落的地方,是渭水支流清水河上游,距陇山分水岭很近。由此向东越陇山分水岭可达汧水(今千水)上游,沿汧水而下可抵关中。街亭以此成为陇右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隘,其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蜀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年)春,诸葛亮在汉中休整军队一年后,率军6万出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入武都郡(治今成县西),渡西汉水到达祁山(在今礼县东40里祁山乡境)。
出兵时,诸葛亮用声东击西之法迷惑魏军。他扬言从斜谷道东出打郿县(今陕西眉县),并派赵云、邓芝据箕谷(在今陕西汉中市北)制造假象,将曹真的重兵诱去守箕谷。由于蜀军突然前来,一时之间,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吏民因惊惧而纷纷背魏向蜀。消息传到洛阳,朝野一片惊恐。即位刚一年的魏明帝亲自出马,到长安指挥右将军张郃以5万大军抵御蜀军。
当年二月,诸葛亮到达西县(治今天水市西南90里)。他命参军马谡率裨将军王平作为前锋,先去抢占街亭,以截断魏军增援陇右之路。
马谡,襄阳人,与其兄马良同在蜀国任职。马谡平日好论军计,有一定才气。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征南中,向马谡请教平服之法。马谡议用攻心战术。他说:
夫用兵之治,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指夷人)心而已。
但谈到指挥战争,马谡却是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在议将时,诸葛亮身边还有数位将领,他们与马谡相比,个个都更有临战才能,特别是魏延和吴壹二人更被众议看好。但诸葛亮却违背众议而选马谡作先锋官,从而造成了街亭之战的闪失。
街亭之战的简单经过是:马谡出军,抢占了街亭。他违背诸葛亮先前的部署,依阻山南,凭高结营。张郃带领曹军出陇道后,将马谡据守的山头团团围住,并切断了蜀军取水之路,使蜀军陷于被动,最后将蜀军击败。马谡舍水上山前,裨将王平以兵法所忌进行切谏,但马谡不为所动。王平因马谡不听劝告,便自率千人取平地扎营,借鸣鼓自守。张郃疑有伏兵,不敢轻袭。马谡兵败后,王平收合诸营溃兵败将,返回了祁山大营。
街亭之败中的马谡街亭之败,是诸葛亮北攻陇右首战失利。它不仅造成蜀军前锋部队的溃败,还因丢掉街亭而使诸葛亮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据点和在陇右立足的可能。战后,诸葛亮唯一能做的,便是将军队撤往汉中。
后来,诸葛亮检讨自己,将这次失败归结于自己军法不严和授任失误。他杀掉马谡向众将谢罪,又给蜀后主表,要求自降三等,以右将军代理丞相之职。
街亭战后,先前叛魏向蜀的陇右三郡又被魏军收复。
尽管如此,诸葛亮还是有收获的。退军时,他迁西县千余户人到汉中,还虏获了陇上名将姜维。诸葛亮的最大收获在经验教训方面,后来一段日子他常反思以往,并为众多将士的阵亡和三郡得而复失而自责,深感“吞魏”的艰难和“拓境”的不易。他将未来寄望于蜀国的革新和天下形势的变化,盼望着蜀国军民早日淡忘失败的惨痛,以便他再图后举。对此,史书记载说: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烈壮,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当年年底,经过一番对军民心态的调整后,诸葛亮自觉再次北攻的形势出现了。
建威之战
建兴六年(年)八月,即街亭战后半年左右,吴魏之间在皖口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发生了一次战争,吴将陆逊指挥军队击败了进犯皖口的曹休军队。魏明帝抽调部分关陇守军增援东南,致使关陇防守一时出现虚弱。诸葛亮瞅中这个机会,谋再次出兵北攻。为了说服朝廷众臣,他在十一月给蜀后主上《出师表》,阐述一年来自己一方的情况,认为再不出兵,将会贻误时机。他说: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邓同)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出师表》中的这番话,反映出诸葛亮在北攻一事上的急切心情,表述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在表文中,他写下了诸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感人肺腑的话语。
最终,诸葛亮说服了蜀国君臣,得以提兵北攻。
当年十二月,诸葛亮率领蜀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攻陈仓。在包围陈仓城二十多天后,因粮尽退军。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吴黄武八年、黄龙元年、年)春,诸葛亮命令将军陈式攻打曹魏的武都(治下辨,今成县西北)、阴平(治阴平,今文县西北)二郡。陈式率领的蜀军攻克了武都郡治下辨县,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前去援救,被诸葛亮指挥蜀军主力遥截于建威(今西和县北)并予击败。郭淮北撤,蜀军一直追到祁山。
建威之战是蜀军取得武都、阴平二郡后保卫胜利果实而进行的一次反击战役。战后蜀军不仅巩固了对二郡的占领,而且从此获得了出陇右的通道和比汉中更有利的战略基地,同时也为蜀国开辟了新的兵源。陇南的氐、羌之众成了蜀国的重要兵源,而蜀国在陇右的影响也更加扩大。正因如此,占有二郡后,蜀主刘禅表彰诸葛亮“功勋显然”,并恢复了他的丞相职务。
蜀得武都、阴平二郡时,三国鼎立局面进一步发展。原称吴王的孙权于四月登基称帝,改元黄龙。消息传到蜀中,蜀国人认为这是“僭逆”,主张与吴绝交,但诸葛亮为继续北攻计,认为应听孙吴“限江自保”。这说明,占据陇南二郡后,诸葛亮北攻关陇的信心又有所增强,也说明建威之役对蜀人起到了激励作用。
首阳之战
蜀军取得阴平、武都后,曹真向魏明帝请缨统兵伐蜀,大臣陈群、华歆、杨阜、王肃等纷纷表示反对,但魏明帝支持。
太和四年(蜀建兴八年、吴黄龙二年、年)七月,魏军分三路进攻汉中。其中张郃一路自陇右南下,进攻白马关(在今康县境内)。白马关一旦被魏军攻下,将威胁武都、阴平乃至汉中,进而压制蜀中。为了牵制张郃,诸葛亮命魏延和吴壹率轻骑自河池(治今徽县西北银杏乡)出祁山,往陇西郡方向深入羌人聚居地,以扰乱魏军后方。另外,还用蜀锦与陇右羌、氐交换马匹,以此来结好羌、氐。
羌人诸葛亮此举使张郃放弃原先计划,带军队转守上邽(治今天水市秦州区)以防被蜀军切断退路,同时又部署费曜和郭淮去追堵入羌人居住区的蜀军。时值雨季,霖雨不止。费曜和郭淮出军后,行军十分艰难,以致难于继续前进,而张郃也因此命令费、郭于九月返回。此后,曹军主帅曹真得知魏延和吴壹兵众不多,便不再置理,只命费、郭严守狄道(今临洮县城),让张郃驻守上邽,做好防御准备。魏延和吴壹乘机在洮水西岸游弋数月,附带抚慰羌人和扩充军队。
十一月,魏延和吴壹带领蜀羌联军出洮西,行至首阳(治今渭源县东北渭水北岸)南边的阳溪时,遭到费曜和郭淮两部的阻击。魏军填塞道路,伏军谷底,在夜间将魏延营地包围,正待击歼时,诸葛亮派出的援军赶到,不但救魏延等出困境,还将魏军置于腹背受敌境地。费曜和郭淮不敢恋战,率军退回狄道。当张郃率魏军主力赶到首阳时,诸葛亮已撤军返汉中。
首阳之战,蜀魏两军并未发生大战,只有魏延和吴壹的少量骑兵在陇西活动数月。但通过这次鏖兵洮西,诸葛亮进一步扩大了蜀国在陇西羌人中的影响。而魏将郭淮在首阳失利后,怕朝廷问罪,遂迁怒于羌人,随后带兵到枹罕(治今临夏县东南双城堡),攻杀了与蜀结盟的羌酋唐蹏(音tī,同蹄),又屠杀了许多羌民。这使陇右羌人更怨恨曹魏。
祁山之战
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吴黄龙三年、年)魏蜀间发生了祁山之战,这是蜀魏在陇右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战,诸葛亮遇到了劲敌司马懿。
是年二月,诸葛亮出汉中攻祁山。为转运粮草,他制造“木牛”。“木牛”又称“木牛流马”,是用木材制作的牛形运载器械,史书上记载它的构造说: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从诸葛亮制作“木牛”运粮看,他是想在陇右与曹军打持久战。而曹魏方面,当蜀军向祁山进发后,主帅曹真怀疑诸葛亮又在声东击西,便戒令陇西、上邽等地的守军坚守勿动,而蜀军也因此轻而易举地包围了魏军祁山大营。这时,魏明帝以曹真身患重病而召之东返,改派原驻南阳的司马懿到长安督率陇右将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防御蜀军。
司马懿到长安后,决定立即出兵解祁山之围,但张郃却认为诸葛亮以一师之众出祁山,而留大军在汉中待命,是在使诱敌之计。他劝司马懿勿轻率出战,以免因中计而造成关中防务上的空虚,让蜀军有可乘之机去攻关中。张郃还建议司马懿先分兵屯驻雍(今陕西凤翔县)、郿(今陕西眉县)以为后镇,然后再出兵解祁山之围。而司马懿认为这样会分散兵力,造成自己一方的被动。他不但不分兵,还将军队向隃糜(今陕西千阳县东30里)推进。诸葛亮得知司马懿不日将到陇山,便指挥蜀军把上邽城外的麦子抢割一尽。两天后,司马懿率军到达上邽,继而过上邽逼近祁山。
见司马懿悬师远来,诸葛亮避其锋芒,他分兵3万,绕道去攻上邽。而司马懿因解祁山之围心切,命令在陇西的郭淮出狄道与自己会合,但郭淮却应上邽守将费曜之邀去夹击上邽的蜀军。当司马懿到祁山时,原为蜀军包围的魏军已先行突围出去,但开赴上邽的郭淮部却被蜀军击败。这样,上邽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司马懿从祁山回军去救上邽,途中接到上邽已被蜀军攻破的战报,于是屯军于上邽东山,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诸葛亮占领上邽后,并不打算久驻,而是将军队南撤到卤城(今礼县盐官镇)。随后,司马懿也移军追到卤城。在卤城,司马懿仍是“登山掘营,不肯战”。这使部下困惑不解,纷纷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司马懿经不住嘲笑,加之部将求战心切,便定在五月初十出战,并部署张郃进击祁山之南蜀军侧翼,以配合自己的正面进攻。诸葛亮则派魏延、高翔、吴班等将一同迎战司马懿。这次战役,司马懿兵出即败,损失甲士三千多,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战败后,司马懿重整旗鼓,敛军守险,一心一意执行起固守战略。
司马懿败于卤城之前,张郃所率魏军已与何平所部蜀军在祁山城南相持。张郃想速胜而不能,得知司马懿战败后,便将军队撤出战场。而后,蜀、魏两军开始了在西县和祁山的对峙。诸葛亮仍屡屡挑战,而司马懿坚壁不出。双方就这样一直相持到入秋,蜀军渐感粮草不继。
诸葛亮出兵祁山前,曾部署李严(又名李平)以中都护兼署丞相府事,负责军队的粮草供应。当时进夏秋之交后,陇右到陇南霖雨不止,李严因此运粮不继。他怕诸葛亮问罪,便派参军马忠和督军成藩诈传蜀后主旨意,令诸葛亮退军。正为军粮匮乏而忧心的诸葛亮不知圣旨真假,便放弃祁山而率军南撤。撤军中,张郃贸然追击,被诸葛亮在木门山(今西和县县境)埋伏的兵士射伤右膝,后不治身亡。
祁山之战,诸葛亮在卤城获得重大胜利,并在木门山击杀曹魏宿将张郃,但就争陇右的战略而言,仍是寸土未得。这次战役后,蜀魏在陇右的战事暂时沉寂。
诸葛亮多次率蜀军北攻陇右,每次都劳而无功。在蚕食陇右无望的情况下,他最后选择了进攻关中。建兴十二年(魏青龙二年、吴嘉禾三年、年)二月,诸葛亮倾全蜀之师,统10万大军由褒斜道出汉中,向郿县(今陕西眉县)进攻。他占据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的渭河南),一边用木牛运输和积贮军粮,一边分拨兵士进行屯田,计划与司马懿统率的20多万魏军一决胜负。
而司马懿仍成竹在胸,稳坐渭水北岸,只守不战。就这样,魏蜀两军自春至夏夹渭水相持百余日。这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死于军中,他的北攻事业就此画上了句号,而蜀魏间第一阶段的陇右交争也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