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市千阳县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张勇杰阅

相同的课文有着多元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目前,阅读教学依然存在众多“乱象”。薛法根老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文说道:“有的课课文写了什么,他就教什么,阅读课一会儿变成了思品课,一会儿变成了科普课,一会儿又不知变成其他的什么课。常常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有的从语言、修辞、篇章结构、写作知识等方面,条分缕析,“掘地三尺”,“挖”出了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阅读课俨然成了解剖课、作业课。”从教学组织看,有的阅读教学以“学写生字、分段概括、品析思想”等万用模式凭经验套路重复;有的是依据课后习题,你问什么我就解答什么;有的只顾教得新颖,却忘记了编者意图;还有的说课时表示紧扣要素、课程育人,教学实施只有自己和考点,“育人”“要素”抛到一边。再加之众多教育教学“声音”,一方面强化育人功能,一方面注重工具运用;一方面研究考点提高成绩,一方面学以致用,重效益......一线教师教得是云山雾罩,学生学的忙忙碌碌、迷迷糊糊。

基于以上阅读教学现状和统编语文教材内容和要素体系特点,笔者浅见,阅读教学应以教育性灵动生态教知识育素养,努力构建“四有”学文育人的幸福语文课。

教学“有人”

“人”,从语文教育视角看,不仅指健康成长的自然人,还应是通过教育塑造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君子人格”,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不难看出是语文教育教学要求紧扣时代要求,用课程“立德树人”,设计与教学要眼中有“人”,要跳出“唯分数论”的桎梏,树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阅读教学要借助“样例”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涵泳文中之“道”滋养心性人格。引导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学知识、练能力不忘启迪思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不忘品质人格熏陶感染;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和不同学生不同程度均有成长。为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看到成绩,更要看到新时代需要培养的“人”。

教学“有情”

阅读教学“有情”。不仅是指课文内容蕴藏的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还要有饱满的“激情”,真诚地“温情”。“亲其师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众多事实证明,儿童与教师情趣“相投”、态度“亲近”是实现彼此感通,激活学习兴趣的基础条件。儿童求知欲望的产生、学习动力的大小,学习效果如何,主要源于有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与否,又与教师是否亲近、能否引发师生共鸣有直接关系。阅读教学是教师以课文情境为载体,以作者、编者情感品质为基准,以教师、学生的心情、态度为保障,建构“有温度”“有感情”的课堂生态环境,追求“语文要素”目标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有效落地。要打造“有温度”“有感情”的阅读教学生态,教师首先要激情感染。一是角色感通。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当你登上讲台时便是在与学生共演一场“大戏”。教学中,身心要与“戏”中相应角色融合。与学生探讨,要用儿童的思维、视角,你就是学生;与儿童谈话交流,你就是儿童的玩伴朋友;朗读、讲解课文,你要扮演作者或文中角色.....教学角色投入、多维情感感通,是“教”和“学”“亲近”的基础。二是态度激活。教师以认真投入的态度,积极风趣的热情指导组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用心在“教”,心灵情感受到感化,逐步就会感染其积极的“学”之热情。其次要有“温情”。微笑能够使人温暖,鼓励倾听使人产生信赖。课堂上教师温暖的微笑、鼓励,亲切的语气、语言,赞许的目光,能使儿童学得轻松、愉悦。于是,仁爱教育用心鼓励;温柔亲切用情教学,语态友善鼓励诱导,儿童自然会亲其师,学其道。

教学“有文”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教学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养成,提升学生言语的。从这一视角看“文”:首先,语文本真,言语提升。语文的“文”首指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建构运用,语文知识、阅读方法策略的习得。其次,以文育人,潜移默化。课文中蕴含文学知识习得、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文明习惯的熏习。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心灵品德得到滋养,却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时,必须站在“语文”角度思考实施,教学不但要用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理解内容培养语感,更是用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实践转化为相应的语文能力,坚持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语文智能,这是主要任务。阅读教学还要利用“样例”渗透文学作品创造的初步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净化心灵、培养文明习惯、品德情感,有意渗透“君子人格”的塑造。故而,倡导凸显语文专业特点,使学生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学科性、特殊性和成长性特征的“文道”兼修的阅读教学,是理想的语文教学课堂。统编语文教材以更加明了、螺旋发展的“语文要素”,把相应学段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育人要求,清晰地贯穿起来,渗透在课文语言文字、课文内容中,从阅读教学使学生知道,再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言语素养。为此,阅读教学课应聚焦语言文字规范有序、生动形象地表达习得与转化,落实在语言文字运用、思想情操陶冶,文学、文化和文明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上。阅读教学课要有厚重的“文”之底蕴。

一言以蔽之,阅读教学是用课文积累语言、学习语文知识、获取阅读方法和技巧;是积极地语言积累与建构,是启迪思维、发展思维,初步培养审美情趣和传承精神文化的灵动吸收过程。

教学“有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理念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余文森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律、尊重、认真”的必备品质,教会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关键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为核心。阅读教学不就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教会阅读的基本方法,形成思考、表达的关键能力吗?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语文知识“教会”不仅仅是告知:这是拟人句;那是夸张手法;这叫‘音变’,那叫押韵;这就是总分结构,那叫首尾照应等机械的概念传递。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一定语言情境下首先理解,然后凭借“支架”引导、梯度实践,在“做”的输出中将知识、概念转化为“能力”。例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单元,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统揽四篇课文现代诗歌知识是层层递进:《短诗三首》主要是:字数不等、分行排列、逐句押韵。《绿》主要是按照内容、情感表达分节描写。《白桦》主要学习体验偶句押韵、韵脚知识与表达效果。《在天晴了的时候》则是现代诗书写生活,自由灵动贴近儿童生活认知。从语言表达视角,四篇课文的表达都有联想和想象,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各有侧重。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文要素和文本语言特点,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在情境、正反例句地品读中“感觉”、体验、顿悟,从而理解表达“秘密”和技巧。当学生找到了“感觉”、初步理解,进入“不悱”阶段,教师及时通过练习帮助其“发”。在“文情文境”中衍生,或借助文本语言形式创生,通过训练“支架”让学生用文本表达形式、“感觉”把自己的思考情感呈现出来,这是能力形成、语文知识内化吸收,也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因此,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本真,阅读教学要在阅读理解、培养语感的同时,从文本中寻得适合本课、本学段掌握的表达知识点或阅读方法、策略,通过实践训练促进语文能力形成。

总之,阅读教学课要有文、有能有语文味,也要有情、有人丰厚灵动有温度。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