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有这样一支“奇兵劲旅”。它,既没有跨骑战马,冲锋陷阵,也没有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但它却为宝鸡教育立下了赫赫战功。它的名字是学生社团。
兵不厌诈
打开成长的“百宝箱”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中写道:“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这是贾诩给曹操献的一条妙计。这条妙计瓦解了马超和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学生社团是教育的一支“奇兵劲旅”。它屡战屡胜的秘诀也是兵不厌诈、屡出奇招。不信,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周扒皮大坏蛋,逼我们半夜把活干……”老阿姨所在的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表演社团的学生们,将课本剧《半夜鸡叫》搬上了舞台,收获了成千上万名观众的掌声,并一举拿下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电视展评活动第一名的好成绩。
东仁堡小学表演社团的指导教师李雯说,表演社团的演员们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其他同学则通过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感受到了周扒皮和地主婆对劳苦大众的欺压。这个奇招是其他教育方式不可匹敌的。
“试比天公”手工社、“美不胜收”妆容社……在中小学校园里,五花八门的学生社团建立起了学生成长的“百宝箱”。在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学生社团中,学生们可以学到任何自己想学的东西。
开疆拓土
开辟成才的新路径
社团给了金台区东仁堡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童年。如果不是亲身走进东仁堡小学,你一定不会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每周五的整个下午属于社团活动时间,全校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选的社团中,打篮球、踢足球、做手工艺品、玩电脑绘画、在学校专门搭建的舞台上表演课本剧……
“想不到一个西部二线城市的小学竟然能成立四五十个名副其实的学生社团;想不到一个小学竟然能抽出整整一下午时间真正搞学生社团;想不到一个小学能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抓学生社团。”外地一位教育专家在参观完东仁堡小学的学生社团后,连用了三个“想不到”。
挖掘和传承经典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这是学生社团开疆拓土带给教育的又一个影响:凤翔县紫荆中学开设西府小曲社,传承即将消逝的西府小曲;千阳县红山初级中学将民间舞蹈八打棍纳入社团活动,挖掘本土文化;宝鸡一中、凤翔县南指挥镇中学成立泥塑社,引导学生感受民间工艺的魅力。
多位民间老艺人说,教育部门将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让他们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希望与未来。
赫赫战功
创新学校的德育方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乃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是每个人生命的“底色”。所有教育人都明白,德育是教育育人的第一要务。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学生社团在德育方面也有不俗的战绩。
30个春夏秋冬,见证了一位盲人与一群天真无邪的“红领巾”的故事。盲人名叫杨宝祥,是一个大夫。“红领巾”是虢镇小学学生社团——护盲小队的孩子们。
30年,杨宝祥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红领巾”的面孔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照顾杨大夫的重任却从未间断。
虢镇小学校长说,护盲小队的同学每天会去杨大夫家,或是陪杨大夫坐一坐,或者给杨大夫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在陪伴杨大夫的过程中,孩子们改掉了娇气、不懂得照顾人等坏毛病,学会了分享、感恩。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少了物质上的炫耀、比拼,多了谁参加的公益活动多、做的好事多的比拼。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虢镇小学护盲小队的感人事迹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西虢大地蔓延,点燃了陈仓区所有师生参加公益的热情。
以前,学生社团原本只是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谁承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学生社团竟然创新学校德育模式,成了学校德育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