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老记者、县老年学会会长、县老科协顾问张革风撰写的《诗话凤县八景》
凤县地处陕南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古栈道贯通全境,素有“秦蜀咽,汉北锁钥”之称,历史上曾为州、郡所在地,称凤州。据县志记载,自先民在此生息,已有六千余年历史。光绪壬辰年县志和嘉庆一统志等志书中都有凤县八景的记述,内容各有不同,后经多次演变,基本达成如下凤县八景的共识,历代诗人也留有诸多咏唱凤县八景的诗作:
南岐霁雪
古凤州城(今凤县凤州镇凤州村)南十里的南岐山,为群山环绕的古凤州最高的山峰。北魏孝昌二年()设南岐州就是以此山为名。凤县最早的志书《南岐州志》有云:“凤之州名,其疆理与凤翔府邻,周兴,凤鸣于歧,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凤翔,南岐曰凤州”,道出了“凤州”、“凤县”的得名,就源于周时一个有关凤凰的美丽传说。这南岐山多为古松覆盖,四季常青,且又高峻阴寒,冬日里,每当雪止初晴,但见银装素裹,闪烁耀眼,光亮夺目,犹如突出天际的琼楼玉宇,雄伟壮丽,成为古栈道上的著名风景之一,故尔“南岐霁雪”被列为古代凤县八景之一。清同治年间凤县知县郭建本曾留《南岐霁雪》一诗:“山色如群玉,南岐郭外横。松排天际密,雪霁岭头明。径灭无尘翳,泉流有冻声。月光深夜照,寒气逼层城。”
连云栈道心红峡遗址清嘉庆壬子春文阁题“千流飞雪、万叠堆青”。
凤岭晴岚
凤岭在凤州古城以南15公里处,是连云古栈道的最高点,其东与凤县安河一带山脉相连,西与今之川陕公路的酒奠梁相接,北与南岐山遥遥相望。此处山高林密,气候变化无常,特别是雨后天晴时雾气腾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各色光环,在蓝天的补托下,忽明忽暗,岚光吞吐,身入其间,如入云雾仙境。清代诗人郑谦的《凤岭晴岚》诗,对这一景观作了逼真地描述:“风扫流云静碧山,登临赢得此身闲。当头日色来沧海,放眼岚光拥翠环。花寺鸟啼红错落,烟沟水涨绿回环。赏心无限垂杨道,芳草青青藓露斑。”明代天津兵备副使辛思齐(凤县唐藏辛家庄人)的《登凤岭》云:“凤岭云中起,登天自顾间。置身千仞上,一览小群山。”
萧寺晨钟
萧斋寺为凿石窟而成庙宇,它位于古凤州城北豆积山最高处,飞檐斗拱,凌空而建,极其险峻。据传,该寺庙系唐明皇李隆基逃蜀过凤州后所建的佛家寺院,建成后赐名“萧台寺”,至南宋时改为“消灾寺”。古凤州城过去为官驿大道必经之地,不仅途经此地的客商行旅以萧斋寺的晨钟而行,萧斋寺的钟声还是凤州城居民早起的报时鈡,所以被列为八景之一。
清代诗人郑谦曾作《萧寺晨钟》一诗云:“残星隐隐月朦胧,卧听钟声逐晓风。断续遥传萧寺外,悠扬时度乱云中。三生唤醒杯堪流,万里惊回梦未终。惆怅余音留不得,芙蓉十二漏催铜。”
铁棋仙迹
此景观位于豆积山的半山腰,于悬崖峭壁上凿石为梯,为依山开洞建造的庙宇,古称“通玄洞”,又叫张果老洞。相传是信奉道教的张果老的隐栖处。据《清一统志·秦州一》“《图经》云,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此山”之记载,张果老为凤州梁泉人,其先隐居山西中条山和恒山,后回故里,夏居凤县豆积山,冬在毗邻的鸑鷟山(今甘肃两当县西)隐居修道。年11月,凤州村民在复修张果老洞时,挖掘出了“通玄洞”摩崖石刻,根据石刻对比,又根据史料查询:“通玄先生”是玄宗李隆基于开元22年()送张果出宫归山时的亲口赐封。此处曾有32枚铁铸的象棋,每枚重约克,据传是张果老的遗物。长期裸露于外,却不蚀不锈。清光绪18年()始由知县朱子春在洞口建亭保护,定名铁棋亭,并撰刻了《铁棋亭记》石碑。朱子春还曾作《铁棋仙迹》一首:“洞府何年橘叟来,就中亭阁好安排。迎门道士閒如寄,弹局神仙去不回。烟火万家环县郭,河流终古抱山隈。苍茫陵谷增人感,石壁题诗扫绿苔。”
凤岭南坡碥道遗迹。
石门秋月
出凤州向东沿古道水(即嘉陵江)上行25里,但见此地两山回环相拥,河水屈曲纡回,石壁横截,这里便是古时设重兵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隘,古凤州的东大门——石门关。清同治12年()为加强凤县防务,确保凤州城安危,由当时知县郭建本重修石门阁道,并在此摹刻“石门”二字。石门两面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石连云栈稳”,下联是“门锁凤州安”。每当秋高气爽时,石门阁的月光显得分外明朗,站立关隘之上,赏着明月,别有一番情致。难怪清时田澍曾有一首五绝写道“人畏石门险,我爱石门幽。挥弦对明月,弹出万古秋”。
民国25年()宝鸡至汉中通车,汽车由此地斩关而过。建国后,修筑宝成铁路,火车也由关下穿越隧道行驶。
滴泉鸣玉
距古凤州城西五里的桑园古时有一水泉,俗称“滴溜泉”,水源来自南岐山烟囱沟,由石缝流出,终年不绝;即使大旱,水量亦不减,可灌溉农田百亩。当地曾用泉水灌田种稻,所产的大米香甜可口,相传曾为朝廷贡米。因水源出自地下,水质纯正,甘甜爽口,桑园村人畜饮水皆用此水。由于水源从崖下石缝中流出,崖上又为官驿大道必经之地,泉水叮咚,泠泠入耳。每当明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此细听,犹如管弦合奏,珠玉落盘,婉转动听,扣人心弦,因而被称为“滴泉鸣玉”。清代知县朱子春又有《滴泉鸣玉》诗云:“飞泉淅沥响云隈,别有源头一滹开。山静似闻笙馨和,月明疑是佩环来。灵根浑欲储苍壁,余润时分偏碧苔。记得寒溪听漱玉,故乡南望音重回。”
栈道连云
古栈道孔遗迹。
诗仙李白的《蜀道难》是对古时秦蜀山水之险恶最为逼真的写照。史料记载,“栈道有四、凤占其三”,是指从关中入川的四条古栈道中,除金牛道外,凤县境内的就有故道、连云道和陈仓道,而凤州古城则雄踞蜀道要冲,有“栈道第一城”之称。连云栈道始修于汉,北魏正始四年()至永平二年()畅通。其起于古城凤州西门外,登南岐山,越凤岭,经心红峡至三岔驿,达连云寺进陈仓沟,连接着数条驿道或间道,在凤县境内达长84公里,因其沿山而行,多在高山云雾之间而得名。明代杨慎有诗云:“入关秦地尽,出栈蜀山长。树回云随马,溪回石作梁”;明代许赞诗曰:“梁汉起天中,形连百二雄。万山争地立,一路与云通。树杪过人景,岩头啸虎风。我行三月暮,怅望华阴东。”清代诗人郑之奚也有诗云:“披图每叹连云险,登览方知蜀道难,马向云端踏凤岭,人从天上渡鸡关。”
唐沟烟柳
凤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宜于植物生长,栽植柳树便成凤县人的优良传统。旧《凤县志》记载:“盖唐时,地近京畿,冠盖往返,境内金丝柳,山城风趣,不减名都。”可见古凤州盛唐时的鼎盛。当时凤州就以金丝柳而出名。据《方舆胜览》记载:“凤州县出金丝柳。”宋神宗元丰元年()时,曾降旨取百株植于宫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五言诗《倾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感》中就有“嘉陵最堪忆,迎马柳毵毵”的诗句。宋代诗人傅子平也有诗云:“惟有万条罗带绿,年年依旧舞春风”。宋代赵稚圭也诗赞凤州的柳曰:“凤州烟柳胜皇都,金丝垂垂万条绿”。宋代诗人汪元量也有诗赞凤州柳道:“凤州南去是南岐,大散横盘势更危。跃马紫金河畔路,万枝杨柳撒金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古栈道遗址石刻“幽丽奇处”。
唐沟指的是古凤州城东的磨湾村,因其地处安河与嘉陵江的交汇处。过去凤州把沿嘉陵江而上的这条官道称东大路,即“古道”,沿安河而上的大道叫东小路。这儿因地理位置优越,避风向阳,春天比凤州其他地方来得早。河水清澈,桃柳夹岸,柳丝吐翠,桃李芬芳,莺歌燕舞,实为一处世外桃源。每当初春,踏春之人络绎不绝。随着天气转暖,这里更是垂柳如烟,犹如仙景,故被列入八景之中。
作者/来源:新华光影
内容如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