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故里
一个风吹过都是文化
脚下的地全是历史的地方
岐山九镇地名背后
全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你都知道吗?
凤鸣镇
地名由来:取周初“凤鸣岐山”之意而得名。政区沿革唐贞观八年(年),岐山县治由龙尾城移此,历代因之。
凤鸣镇地处岐山县城,因“凤鸣岐山”而得名,镇内关中环线,西宝北线,周五路纵横相连,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周公庙,中有仓颉庙,南有资福宫,镇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是周公制礼作乐、仓颉造字、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诞生(现存墓、祠)之地,以周礼之乡著称。
蔡家坡镇
地名由来:因北宋末年凤翔知府蔡钦葬于雍原南坡,子孙举族迁此以其姓而得名。
蔡家坡镇位于县境内南部
北靠碛雍塬,南依秦岭,渭河穿境
民国二十六年(年)陇海铁路通车
蔡家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大批企业落户蔡家坡
自此蔡家坡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
只用了80多年的时间
蔡家坡从一个不起眼的西北小镇
追赶超越成为全国知名的工业重镇
年成为陕西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蔡家坡镇凭借雄厚的实力
获得西部百强镇第21位的荣誉
益店镇
地名由来:因境内宋、金时建有驿店而得名驿店镇。“益店”乃“驿店”之演化。
益店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地面积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境内有冯家山灌区北干六、七、八3条支渠,渠系配套设备较好,水利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
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辣椒、中药材、名贵苗木、酿酒葡萄、西甜瓜种植为主,是省、市、县优质小麦和辣椒生产基地。
蒲村镇
地名由来:因早年蒲姓居民居此成村而得名。
岐山县蒲村镇蒲村位于周原故地,当地邢氏家族深受周礼文化熏陶,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了“懂大礼、勤耕作、和待人、善行事、知章法、听政令、孝宗长、亲幼下”的家规家训,数百年来,邢氏家族以家规家训为做人处世准则,培育出许多杰出人物,在当地群众中树起良好的口碑。
青化镇
地名由来:取境内云庵寺“青烟缭绕化凶为吉”之意而得名“青化”。
青化镇位于岐山县城东北20公里处,东与扶风法门镇毗邻,北与京当镇相连,西接益店镇,南与扶风县城关镇接壤。
枣林镇
地名由来:因唐代境内枣树成林而得名。
近年来,枣林镇范家塬村按照“政府引导、集体投资、全员参与、贫困户受益”的思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梁油压榨工艺,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秦香传统榨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加工产业,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村。
为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范家塬村集体合作社投资50万元对原有老旧油坊进行重新建设,建成占地平米集原料仓储、生产加工、灌装密封、菜籽油展销等为一体的新油坊,并成功注册“秦香”土梁油商标。
村集体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护、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等“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集体流转土地,带动群众参与,打造了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田园观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油菜产业。
雍川镇
地名由来:因地处雍水河川道而得名。
近年来,雍川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抢抓全省“3+X”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机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雍川镇进来来全力打造马江村、杨柳村万亩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小营、三县寺、三家、麦禾营村万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着力建设马江、南营村千亩时令水果产业园和采摘园区,何家、楼底村千亩花椒基地,解刀、杨柳村千亩设施瓜菜基地。
故郡镇
地名由来:因境内原有“故郡寺”而得名。
故郡镇地处岐山县北部,东以孔头沟为界与蒲村镇相连,东南与益店镇接壤,南濒湋水与枣林镇交界,西与凤鸣镇毗邻,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
民间艺术一支独秀,索王锣鼓名扬四海,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古迹有底寺西周文化遗址、鲁班桥道观。
京当镇
地名由来:因早年有张姓居先周“京邑”中心而得名“京张”,后演化成“京当”。西周属“王畿”。
二十世纪初至今,考古工作者多次在周原地区调查发掘,发现了上至仰韶龙山,下至明清的古墓葬、窖藏、建筑基址、灰坑等文化遗迹,出土了数以万计的不同种类文物。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