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日报》5月10日头版
千阳县成立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队——
脱贫典型现身说法
“勤快才能拔穷根,不动弹只会一辈子受穷,我就是通过打工、养鸡过上了好日子。”日前,在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文化广场上,水沟镇英明村贫困户杨居成成了脱贫典型,站到台上为急切脱贫的乡亲们传授“致富经”,现场掌声不断,同时也拉开了该县脱贫攻坚先进巡回宣讲的序幕。
39岁的杨居成腿有残疾,家里两间土坯房破烂不堪,被划入贫困户。知道生活有了保障,他更不想出去干活了。但驻村的扶贫干部反复上门开导,隔三岔五就来帮忙,一开始他还不好意思,后来发现“大家都抢着帮我”,这才慢慢有了信心。
杨居成当天讲的内容是“脱贫当自强”。他说致富的诀窍就是勤快,别人干活一天元,他腿不好只能挣60元,可别人干几天就休息,他天天干活。村上有几个企业,他有时到砖厂打工,有时去苹果基地打工,有时还给人刷房。去年,村上给他家争取了只土鸡,他和媳妇学习养殖技术,还经常向养过鸡的人讨经验。年底,扶贫干部帮他联系到一户柴火鸡农家乐,一次就挣了多元。在他的讲述中,不时有“借得再多总要还,挣的再少是我的”“自己的事自己干,流泪不如出身汗”“只要手脚勤,没有过不好的日子”等大实话,引得现场掌声一片。
英明村支部书记杨保军说:“担心杨居成上台说不好,我们还给他写了稿子,可他不识字,没想到他现场讲得这么好。”现场一位扶贫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身边的故事才最有说服力,只有贫困户内心被打动,才能真正富起来。”据了解,为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斗志,千阳县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队,第一轮从各乡镇选取10名脱贫典型,让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来影响更多人。杨居成讲述的正是第一场,目前该县还计划筛选更多的脱贫典型,扩大宣讲队伍,把那些听得懂、做得到、有用处的“脱贫好故事”传播到每个村子。(周淑丽胡小军)
《宝鸡日报》5月8日头版
千阳县城关镇惠家沟村:
22户贫困户不花钱住新房
宽敞明亮的房间,家里用上了自来水,家门前的水泥路宽阔平坦……“没想到我们老两口都这把年纪了,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日前,千阳县城关镇惠家沟村72岁的张流海,从原来的土坯房搬进了集中安置房,逢人就高兴地说起新家。
张流海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唯一的收入就是家里的6亩小麦,但由于都是山坡地,产量和收入都很少。张流海和老伴原来住在山上3间土房里,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内外墙皮大面积脱落,遇到雨天,屋里严重漏雨,居住条件简陋不堪。像张流海一样,村上还有22户贫困户仍居住在山区,他们多是独居老人、残疾人,无力建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针对原六组部分村民居住在大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的现状,惠家沟村第一书记郭引龙摸清村情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吃住在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贫困户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共同研究,对症下药,决定将这22户贫困户集中搬迁。郭引龙与村两委会积极争取各项资金余万元,在距县城2公里、环境优美的惠家沟三组,实施“三无户”集中安置项目。去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经过半年多时间,集中安置房建好。原来大山深处居住的22户贫困户不花一分钱,住进了40多平方米的新房,新房里就连炕和灶都是现成的。为了让搬迁的贫困户能持续增收,郭引龙还为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争取了光伏发电项目,每户每年有元的收入。(金鑫)
除了头版头条,
千阳脱贫攻坚的报道也是频现《宝鸡日报》
《宝鸡日报》5月3日三版
向穷自在等靠要思想说拜拜千阳柳家塬村“脱贫梦”升级到“创业梦”
“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是一些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张家塬镇柳家塬村扶贫先扶志,设立贫困户创业脱贫星级管理机制,根据定星结果分别给予-0元的奖励。今年以来,在柳家塬村,有31名贫困群众通过自主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将“脱贫梦”升级到“创业梦”。今年以来,柳家塬村激励大家自强自立,创业脱贫,出台《贫困户创业脱贫星级管理办法》,对发展经济作物、庭院养殖、务工等有劳动能力的创业家庭实行星级管理,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现状、能力水平制定出5个星级标准:年人均纯收入达-0元、0-元、-00元、00-00元、00元的家庭分别被评为一至五星级创业脱贫户。贫困户创业脱贫星级评审由驻村脱贫攻坚工作组、村委会和村监委会联合成立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将按照评审组入户核查评估、村民代表定星投票、全村公示等程序进行最终定星。年终评星定级后,村委会将对创业脱贫星级家庭进行授牌奖励,根据定星结果分别给予-0元的奖励。创业脱贫星级管理激发了贫困户的创业热情。柳家塬村五组贫困户王小军母亲瘫痪在床多年,父亲脑梗失聪,行动不便,妻子患有精神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全家靠王小军在市区一殡葬用品店打工。今年,在脱贫攻坚工作组的引导支持下,王小军回乡创办了以生产殡葬用品为主的鱼岭工艺专业合作社,每月销售额达10万元,同时吸引同村40名贫困家庭妇女来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可收入50多元。目前,合作社产品已卖至宝鸡、平凉、兰州等地。为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创业热情,柳家塬村还建立贫困户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养殖场地,协助创业者进行种养殖产品销售,进一步优化完善村级创业环境,促进大家创业致富。
《宝鸡日报》5月4日四版
千阳:奶羊送进托管所贫困户稳发羊财
送给贫困户的“扶贫羊”不会养、养不好咋办?千阳县崔家头镇崔家头村开办的养羊“托管所”解决了这一难题。近日,记者了解到,崔家头村的48户贫困户,已将余只奶山羊送进了村里开办的“托管所”,“托管所”聘请了专业的养殖能手,让贫困户可以稳发“羊财”。贫困户崔开科和老伴都是70多岁的高龄老人,扶贫干部原本想着老两口在家养羊致富是件好事情,就送了3只羊给他家。虽说有了羊就有了收入保障,可崔开科养了一段时间却高兴不起来,放羊、清理羊圈需要体力,还得整天操心防疫问题,这些都让他有些吃不消,崔开科只好找到了村上的养殖能手李长青,以寄养的方式搞养殖。李长青是养羊大户,责任心强,肯吃苦,也愿意帮贫困户代养。发现多位上年龄的贫困户都面临养羊体力不足的现象后,村上的扶贫干部商量决定,干脆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李长青当管理人,把全村贫困户的羊都放在一起养,贫困户就用羊入股,合作社挣了钱按照入股多少给大家分红,这一办法很快得到了贫困户的欢迎,大家纷纷把羊送进了合作社进行托管。崔家头村主任崔开成介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崔家头村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投入30余万元建成羊舍、挤奶设备和消毒设备,全村48户贫困户已依托合作社托管养羊余只,现在每天挤羊奶50多公斤,月收益近万元。
▍来源:千阳宣传
▍编辑:千阳宣传(交流)
(投稿邮箱:qyxcw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