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西安城南小雁塔下的西安博物院,守望着千年古都的历史。在那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嘱托下,西安博物院正日益成为游客品味文化、涵养心灵的理想之地。
年2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博物院考察调研,观看了西安都城变迁图、隋唐长安城模型、青铜器及汉唐金银器文物展、汉唐代表性雕塑与唐三彩文物展,听取了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文化等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承载历史再出发
李燕是西安博物院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来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她正在撰写公众教育方面的管理规划。3月28日,李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短短几年时间,院内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周边环境也日益美化,新的基本陈列即将对公众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干起工作来更加有底气、有动力。”
这位西安博物院的老员工亲眼见证了这所“大学校”近年来的可喜变化:一批又一批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长期存放于库房之中的文物陆续与公众见面;小雁塔塔基科技保护工程、荐福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已经完工;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改造稳步推进……如今,这座园林式博物馆正通过一件件文物的展示,向游客“诉说”着古都历史。
七年来,西安博物院全体员工勠力同心、砥砺奋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把展览办得引人入胜,把文物承载的历史故事讲述得深入人心。
在刚刚过去的年,西安博物院在做好新入藏文物登记与鉴定的基础上,完成了1.5万余件文物的账务核对,整理完成了十年来西安博物院文物修复成果,文物修复工作也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小雁塔保护规划(—)》如期完成,为遗产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年度)陕西省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名单揭晓,西安博物院“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获得优秀奖。
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表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深刻阐述了当代博物馆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七年来,西安博物院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公众服务、文物安全、综合管理等方面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注入发展活力,为打造开放多元化的‘大学校’而努力奋进。”
让文物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今天的西安博物院由唐小雁塔及明清荐福寺历史古建筑区、博物馆、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三部分组成,占地亩,是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和现代化展馆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像这样馆、塔、园三位一体的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可谓独树一帜。
走进西安博物院,园区内历史古建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进入馆区的中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一幅古代西安都城变迁图。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在平方米的陈列展区,通过穿插场景复原、数字体验厅等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智慧博物馆、语音导览、AR技术等辅助手段,精美的文物生动诠释了古都西安的发展变迁。
隋唐长安城沙盘是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古都西安”的核心展品,由1∶的实木沙盘模型和数字投影系统组成,依据隋唐长安城考古的研究成果制作。结合院藏隋唐长安城的精品文物,这件核心展品选取了约90个有关隋唐长安城沙盘模型点位,对关中自然地理环境、周秦汉唐及宋元明清城市格局演变等进行了专业性解读。据这里的讲解员说,这件模型是观众喜爱的热点展品。
西安博物院信息网络部部长梁小凌说:“西安博物院珍藏着件(组)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古都西安的厚重历史。西安博物院正在对这些文物的展陈灯光、互动显示屏以及延伸说明进行改造,即将向公众开放。”3月28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古都西安”提升改造已接近完成,穿行在改造后的参观路线中,犹如走入了一条时空隧道,可以读到周秦汉唐的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脉。
用生动历史浸润心灵
“大家好!我是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2月25日下午,“用好博物院这个大学校实践者访谈”活动以线上形式举办,余红健向与会嘉宾讲解西安博物院的文化成果公众共享之路,“西安博物院深挖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组织多种公众教育活动,与公众及时分享这些研究成果。”
作为陕西为数不多的为公众教育开辟专属空间的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重点打造的“乐知学堂”每天向公众开放,并开发了一系列因材施教的体验项目。目前,“乐知学堂”在创新活动与紧扣社会热点方面有不俗的表现,如“同唱祖国好共圆中国梦——升国旗活动”“彬彬有礼中国人”“我的城市我的家”“穿在身上的历史”“大唐印色”等,受到游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