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天成镇驻地西南6公里处,有个村庄因坐落在原是三亩地的耕地上,故取名为“三亩地”。
这个村庄流传着一个兄弟俩合种庄稼的有趣故事。
从前有兄弟俩,父亲死后,就在父亲留下的一亩田里合伙种庄稼。今年种的是谷子,谷穗饱满,金黄的谷穗都笑弯了腰。眼看就要收割了,哥哥便对十六岁的弟弟说:“爹爹今年刚下世,咱俩还是合伙种庄稼吧。”弟弟说:“行。”哥哥又说:“我今年收头头,你收秆秆和根根,你看怎么样?”弟弟幼小,理解不了哥哥的话。他自小做什么都是听父亲的。这下父亲去世了,理当听哥哥的话,他就顺口答应了下来。
谷子开始收割了,哥哥把谷子头头全收到自己家里,弟弟只收回了一些谷秆儿和谷根。弟弟想:“尽管今年我没有收到粮食,可明年就该我收头头,有粮食了。”弟弟天天起早贪黑,挖地,打土,平整,积肥,哥哥却连地里去都不去。
种谷子的时候又到了,人家都赶着好天气下种,可哥哥还是不闻不问。弟弟便到哥哥家去问哥哥:“咱们什么时候下种?”哥哥说:“今年咱不种谷子了,种洋芋。”弟弟也再没说什么,就又去田间辛勤地忙碌着,饿了到村子里摘野果吃,渴了就到小溪去喝水。
秋季,洋芋成熟了。这天哥哥从家里出来叫弟弟到地里去挖洋芋,到了地里,哥哥对弟弟说:“按咱们去年说好的办,你收头头,我收根根。”于是哥哥又把全部的洋芋挖回了家,弟弟只收了些洋芋蔓蔓。弟弟这下心里生气了,心想哥哥为什么对弟弟这样苛刻呢,但转眼又想通了,这也是自己早就答应下的,只是没想到今年哥哥不种谷子种了洋芋。父亲在世时教育自己,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于是他也没再说什么。
第三年,弟弟又是苦干,饿了忍着,吃点野菜野果,渴了去小溪喝几口山泉。又到该下种的时候了,还不见哥哥的动静。他又去问哥哥:“父亲生前说过,种庄稼千万不要错过节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哥哥说:“咱们今天就下种。”弟弟在前边挖窝窝,哥哥在后边下种子。弟弟把窝窝挖得大大的,心想这样好把洋芋埋好。这时,哥哥对弟弟说:“窝窝挖小一点,今年种的是玉米。”
秋凉了,庄稼也成熟了。玉米在弟弟的精心管理下棒子就像小腿一样粗,弟弟满心欢喜,今年总该丰收了。可是哥哥走到地里对弟弟说:“前年,你收秆秆我收头头,你没收到粮食;去年,你又收头头,我收根根,你又没收到粮食。你吃了亏,可这是咱们事前商量好的。父亲生前常对咱们说,说话要算话。我也想让你收点粮食,但是我也没办法。今年,你干脆收两头,我收中间,两头不管收什么,总是有收成的。”
弟弟这下气愤到了极点,但是他忍着气对哥哥说:“好吧,你收吧,你中间,我收两头,明年咱们各种各,一人一半地。”哥哥听了弟弟的话,欣喜若狂,没想到弟弟这么好哄,满口答应,庄稼收完后,就把地一人一半地划开了。
弟弟从此仍旧使劲儿地干活,从不歇息,除把这半亩地种好外,又到林边的荒草地开出了二亩地。他种了谷子、洋芋、玉米,还有油菜,庄稼样样长得茂盛,过路的人都赞不绝口。山林间的小鸟也来祝贺,欣喜勤劳的弟弟得到了丰收的成果。
哥哥的谷子放霉了,洋芋放坏了,玉米吃完了,他的半亩地荒芜了。他看到弟弟的庄稼如此丰收景象,又要和弟弟合伙种庄稼,可弟弟理也没理他,只是不停地干他的活儿。哥哥看弟弟不和自己合伙,也只好自己动手种庄稼了。他们兄弟两个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财富离不开勤劳。从此他们兄弟俩都埋头苦干,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后来他们兄弟俩都娶了媳妇成了家,生儿育女,这里一直住着兄弟两家人,也只有这三亩地。后来成了4家人,20多口,这就是后来的三亩地村,也有人叫“二家沟”。(作者果仙)
来源《陇县地名故事》
主编:宋江平
编辑: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