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它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概括。语言通俗且押韵,便于人们记忆和流传。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陇县自古是被人们誉为“十料九收”的农业县区,陇州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农谚,其中大多数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的农谚已成历史陈迹,但却反映了陇县人民农业生产实践的轨迹。近几十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农谚将对传留现有的农业生产经验起到积极帮助的作用。
气象、时令预兆类
云往东火喷喷,云往南水上船,云往西水滋滋,云往北晒干麦。
瓦碴云,晒死人。
早晨雾一雾,上午晒死兔
四六不开天,开天是半天。
东绛日头西绛雨,南降过来发白雨。(降:即
虹,陇州土话把虹叫降)
日圆有雨,月圆有风。(圆指日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
黑一亮,石头泡胀。
早烧不出门,晚烧千里行。(烧:天边雨云,受阳光照射呈火红色,民间叫火烧云。早烧系早晨曰出时,晚烧系傍晚日落时,这种现象在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夏天较多)
热生风,冷生雨。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黑云红稍子,必定有雹子。
红云变黑云,必定大雨淋。
吴山戴帽,一点一个泡
高山顶上戴帽帽,收拾枕头睡大觉。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稠,就套牛。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雨要到。
蜜蜂出巢天放晴,鸡不入笼雨来临。
鸡愁上架,不阴就下(雨)。
前毛毛(雨)不下(雨),后毛毛(雨)不晴。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夜晴没好天,等不得鸡叫唤。
人黄有痞,天黄有雨。
春寒倒冷四十五(天)。
正月响雷麦谷堆。
正月二十五,黄风刮起土,荞麦压断股。
麦喜三月雨,单怕二月寒。
正月十五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麦收八(月)、十(月)、三(月)场雨。
下了土旺头,一十八天不套牛。
下了小暑,灌死老鼠;下了重阳,冻死牛羊。
伏里雨,缸里米。
要想吃麦面,九九雪不断。
瑞雪兆丰年,端碗吃干面。
雪打菜子花,一亩能打十七八。
时令类
头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九闭门操手,五九半冰消散,春打六九头,遍地走黄牛,七九、八九沿河看柳,九九桃花开,蜜蜂出巢来。
春风秋风昼夜平分。
立夏三日,遍地生火。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早晨立了秋,后响凉飕飕。
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
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火老虎。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
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
过了腊八,天长一个权把;过个年,天长根椽。
先社后秋风,来年好收成。
农作物种、管、收类
白露高山麦。
麦出泥里秀。
麦种泥窝窝,明年吃的白馍馍。
麦要好,茬要倒。
二寸深,一寸浅,寸半种上最保险。
早种弱,晚种旺,适时播种麦苗壮。
麦种隔年墒,麦怕胎里旱。
麦地不深翻,麦根没处钻。
麦是胎里富,底肥要上够。
灌浆有墒,籽粒饱壮。
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迟了;夜冻昼消,冬灌最好。
冬管要抓早,春管要抓巧,后期管理要抓好。
早促弱苗稳管壮,控制旺苗不风长。
麦子有五怕:正月怕暖,二月怕冷,三月怕霜,四月怕风,五月怕雨。
冬怕弱,春怕黄,拔节怕的地没墒。
麦田带枷,到老不发。
要得害虫少,铲除地边草。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麦打花,二十八(天)
四月八(日),麦子豌豆扬大花。
玉麦不发芽,猛使碾子压。
玉麦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三叶减,四叶定,防止苗荒减收成。
玉麦锄的嫩,顶上一遍粪。
偏吃偏喝管三,小苗也要站齐队。
玉麦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玉麦地套豆,十年九不漏。
玉麦选籽取中间,棒子大,没虚尖。
黑墒糜子黄墒麻,辣子地里扫帚拉。
谷出黄墒。
糜子不上山,谷子不下川。
谷间寸,顶上粪。
糜锄两耳谷鋤针。
谷成不见穗,糜成不见叶。
草荒减一半,苗荒不见面。
萝卜不离五月土。
七月半,早栽蒜。
头伏萝卜末伏菜。
霜降不挖葱,越长心越空。
枣芽发,快种瓜。
水、肥、管、种类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
庄稼要好,水肥要饱。
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
粪是庄稼宝,没粪长不好。
话要说到心上,粪要上在根上。
底肥要饱,浮肥要早。
农家肥,养分全;用一年,顶三年;花钱少,年增产。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种籽年年选,产量节节高。
联产到了户,没有良种不能富。
倒茬如上粪,年年粮满囤
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耕深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秋翻地如水浇,明春没雨也促苗。
胡基满地,跑风走气。
责任到了田,种地有了自由权。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靠人粮满仓,靠天空面缸。
人勤地不懒,大囤小囤满。
五里不同地,十里不同天;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
天旱十年,不舍阳山。
一亩园,十亩田。
文/马开先杨俊